大同盆地地下水砷异常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61
作者
王焰新
苏春利
谢先军
谢作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及教育部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同盆地; 砷; 浅层地下水; 环境磁学; 环境矿物学; 生物地球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3 [水文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大同盆地是中国典型的原生高砷地下水分布区。笔者对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的分布特征、水化学演化过程、砷的来源以及控制高砷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等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盆地周边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是盆地高砷环境的主要原生物源,含水层系统中铁磁性矿物为砷的主要载体,盆地内富含有机质的湖相沉积物是次生富砷介质。在盆地中心,地下水径流受阻,蒸发成为主要的排泄方式,浓缩作用使得地下水中TDS含量增大。在富含有机质的地层中,有机质在细菌或微生物作用下不断发生分解,使得地下水环境呈还原性。在高pH、低Eh条件下,由于铁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水合物或粘土矿物对砷的吸附性降低,一部分被吸附的砷从这些矿物表面解吸;同时部分铁锰氧化物可被还原为低价态可溶性铁锰,从而使与其结合的砷也得以释放进入地下水中。在还原条件下,水中的SO24-和有机碳可被还原成H2S和CH4等低价态化合物,尽管生成的硫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与水中的亚铁离子和砷反应生成FeAsS沉淀,降低了地下水中砷含量,但由于地下水中Fe和硫酸盐含量有限,Fe普遍含量较低,硫酸盐耗尽后,CH4生成细菌就会成为主导力量,砷就会继续在地下水中积聚。此外,由于pH的升高,还可引起其他不同的酸根离子的解吸,如磷酸根、钒酸根、铀酰和钼酸根等也趋向于在溶液中积累,这些被吸附的阴离子以竞争吸附方式,进一步促进砷的解吸。
引用
收藏
页码:771 / 7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大同盆地砷中毒病区沉积物中砷的吸附行为和影响因素分析 [J].
苏春利 ;
Win hlaing ;
王焰新 ;
徐芬 ;
张随成 .
地质科技情报, 2009, 28 (03) :120-126
[2]   河套平原临河区高砷地下水分布及水化学特征 [J].
高存荣 ;
李朝星 ;
周晓虹 ;
刘滨 ;
刘文波 ;
李采 ;
冯大勇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 (06) :22-28
[3]   大同盆地孔隙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带规律性研究 [J].
苏春利 ;
王焰新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8, (01) :83-89
[4]   大同盆地砷、氟中毒地方病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J].
赵伦山 ;
武胜 ;
周继华 ;
王敬华 ;
王建武 .
地学前缘, 2007, (02) :225-235
[5]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的富集规律及成因探讨 [J].
裴捍华 ;
梁树雄 ;
宁联元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5, (04) :65-69
[6]   赤道东太平洋C—C区硅质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及细菌合成磁铁矿 [J].
张卫国 ;
俞立中 ;
丛友滋 .
沉积学报, 2003, (03) :467-472
[7]   山阴水砷中毒区地下水砷的富集因素分析 [J].
郭华明 ;
王焰新 ;
李永敏 .
环境科学, 2003, (04) :60-67
[8]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报告 [J].
张青喜 ;
赵亮怀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0, (06) :41-43
[9]   我国砷中毒病区的环境特征研究 [J].
林年丰 ;
汤洁 .
地理科学, 1999, (02) :40-44
[10]   山西山阴、应县一带砷中毒区砷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J].
王敬华 ;
赵伦山 ;
吴悦斌 .
现代地质, 1998, (0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