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新探

被引:8
作者
杨延军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间接正犯; 正犯性; 实行行为; 利用人; 被利用人;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0.06.019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间接正犯之所以是正犯,是因为利用人假他人之手实现了自己的犯罪目的,完全具备正犯的实行行为性。利用人是否成立间接正犯,取决于被利用人是否支配了实行行为。在判断实行行为时不应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要素,实行行为存在并不等于犯罪的着手。在判断被利用人是否支配了实行行为时,应以其对实行行为是否有认识、是否受强制以及是否具备主体资格为标准。如果被利用人支配了实行行为,那么利用人只可能成立共犯;反之,则可以认定利用人构成间接正犯。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日本刑法中的实行行为 [J].
金光旭 .
中外法学, 2008, (02) :234-245
[2]   论间接正犯之范围 [J].
刘士心 .
法商研究, 2006, (03) :109-119
[3]   间接正犯: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为视角 [J].
陈兴良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2, (05) :3-11
[4]  
刑法讲义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大谷实, 2008
[5]  
日本刑法精义[M]. 法律出版社 , 黎宏, 2008
[6]  
德国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 韦塞尔斯, 2008
[7]  
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黎宏, 2007
[8]  
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周光权, 2007
[9]  
实行行为研究[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何荣功, 2007
[10]  
犯罪实行行为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日) 西原春夫,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