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仿真/设计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及解决的技术对策

被引:10
作者
朴明伟
闫雪冬
兆文忠
机构
[1]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学院
[2]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3]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学院 辽宁大连
[4] 吉林长春
[5] 辽宁大连
关键词
系统设计; 多体系统; 控制策略; 主动转向架;
D O I
10.13196/j.cims.2005.05.14.piaomw.003
中图分类号
TP391.72 [];
学科分类号
080201 ; 080203 ; 081304 ; 1403 ;
摘要
为了完成基于复杂产品虚拟样机技术的协同仿真/设计任务,提出了一种控制模型移植和瞬时工作点线性分析的无缝集成解决方案。利用显式方程建模方法添加控制模型,并与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集成,由该模型求解器统一管理并组装成整机模型联立求解。当外包输出时,这种内部集成模型可以构建开环协同仿真,避免了代数循环问题。通过极小的协同步长设置,可控制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积分步长不协调所导致的输出偏差。为获得满足控制器设计要求的线性模型,采用了瞬时工作点的线性分析方法,因为准静平衡点对初始速度不敏感。对于曼彻斯特铁路客车标准模型,设计了直线通过垂向稳定的线性二次型高斯问题控制器,并验证了其鲁棒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56 / 661+748 +7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铁道车辆振动控制技术——有源与半有源悬挂分析 [J].
俞展猷 .
中国铁道科学, 2003, (06) :16-19
[2]   H2和H∞主动悬架统一的理论框架与比较 [J].
陈虹 ;
赵桂军 ;
孙鹏远 ;
郭孔辉 .
汽车工程, 2003, (01) :1-6
[3]   铁道车辆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的研究 [J].
舒兴高,贺启庸,洪嘉振 .
中国铁道科学, 1995, (01) :26-36
[4]   高速机车车辆的线性和非线性随机响应以及平稳性指数预测 [J].
傅茂海,葛来熏,严隽耄 .
铁道学报 , 1994, (S1) :83-90
[5]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M]. 中国铁道出版社 , 翟婉明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