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区对流云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5
作者
石光普 [1 ,2 ]
陈少勇 [1 ,2 ]
董安祥 [1 ]
王银花 [3 ]
石圆圆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甘肃省白银市气象局
[3] 甘肃省靖远县气象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对流云; 变化特征; 祁连山;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0.05.004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祁连山区及其周边2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的云状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多项式拟合和墨西哥帽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区对流云出现频率的分布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对流云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近40年来,祁连山区增温1.3℃,增温率达0.32℃/10a,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气温上升趋势极为明显;祁连山区对流云的出现频率近40年来减少了近10%,与同期祁连山区显著增温相对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流云的出现频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小波分析表明,在30年以上的时间尺度上,祁连山区气温和对流云出现频率基本为反位相变化。在15、10和5年尺度上,气温和对流云出现频率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反位相结构,而自80年代以后,呈现出同位相变化结构;祁连山区对流出现频率与气温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平均气温升高1℃的情况下,祁连山及其周围地区对流云出现频率一致为减少,绝大部地方减少2%~5%,祁连山中部减少最多,减少4%~5.7%。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甘肃春末夏初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分型 [J].
王劲松 ;
王琎 ;
李宝梓 .
干旱气象, 2003, (04) :41-44
[22]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J].
俞亚勋 ;
王劲松 ;
李青燕 .
冰川冻土, 2003, (02) :149-156
[23]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J].
李栋梁 ;
魏丽 ;
蔡英 ;
张存杰 ;
冯建英 ;
杨青 ;
袁玉江 ;
董安祥 .
冰川冻土, 2003, (02) :135-142
[24]   中国西北地区云时空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 [J].
宜树华 ;
刘洪利 ;
李维亮 ;
刘煜 .
气象, 2003, (01) :7-11
[25]   祁连山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J].
张存杰 ;
郭妮 .
气象, 2002, (12) :33-39+46
[26]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胡汝骥 .
冰川冻土, 2002, (03) :219-226
[27]   青藏高原云的气候学特征 [J].
魏丽 ;
钟强 .
高原气象, 1997, (01)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