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区对流云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5
作者
石光普 [1 ,2 ]
陈少勇 [1 ,2 ]
董安祥 [1 ]
王银花 [3 ]
石圆圆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甘肃省白银市气象局
[3] 甘肃省靖远县气象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对流云; 变化特征; 祁连山;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0.05.004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祁连山区及其周边2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的云状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多项式拟合和墨西哥帽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区对流云出现频率的分布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对流云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近40年来,祁连山区增温1.3℃,增温率达0.32℃/10a,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气温上升趋势极为明显;祁连山区对流云的出现频率近40年来减少了近10%,与同期祁连山区显著增温相对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流云的出现频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小波分析表明,在30年以上的时间尺度上,祁连山区气温和对流云出现频率基本为反位相变化。在15、10和5年尺度上,气温和对流云出现频率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反位相结构,而自80年代以后,呈现出同位相变化结构;祁连山区对流出现频率与气温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平均气温升高1℃的情况下,祁连山及其周围地区对流云出现频率一致为减少,绝大部地方减少2%~5%,祁连山中部减少最多,减少4%~5.7%。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祁连山云和空中水汽资源的季节分布与演变 [J].
王宝鉴 ;
黄玉霞 ;
王劲松 ;
陶健红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9) :948-955
[12]   青藏高原总云量的气候变化及其稳定性 [J].
陈少勇 ;
董安祥 .
干旱区研究, 2006, (02) :327-333
[13]   祁连山区低云量的气候变化与异常研究 [J].
陈少勇 ;
董安祥 .
高原气象 , 2006, (03) :545-548
[14]   河西走廊东部降水分布特征及人工增雨的最佳气象条件分析 [J].
薛生梁 ;
杨晓玲 ;
董安祥 ;
赵东旭 ;
梁从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3) :90-93
[15]   祁连山中段人工增雨(雪)的气候分析及其有利天气 [J].
李宗义 ;
杨建才 ;
李荣庆 ;
程瑛 .
干旱气象, 2006, (01) :23-27
[16]   甘肃空中水汽含量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 [J].
王毅荣 ;
林纾 ;
李耀辉 ;
董安祥 .
干旱区地理, 2006, (01) :47-52
[17]   近50a西北干旱区气温分区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J].
任朝霞 ;
杨达源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1) :99-103
[18]   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J].
陈勇航 ;
黄建平 ;
陈长和 ;
张强 ;
冯建东 ;
金宏春 ;
王天河 .
高原气象, 2005, (06) :905-912
[19]   祁连山区1997—2004年积雪面积和雪线高度变化分析 [J].
张杰 ;
韩涛 ;
王建 .
冰川冻土, 2005, (05) :649-654
[20]   祁连山区夏季总云量的气候变化与异常研究 [J].
陈少勇 ;
董安祥 ;
王丽萍 ;
孙秉强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5) :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