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向东挤出的变形响应及南北地震带构造组成

被引:46
作者
张家声
李燕
韩竹均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 滇西地块; 航磁异常; 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受青藏高原物质在南北挤压下向东逸出的影响 ,四川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川滇地块和滇西地块均发生了不同性质的变形响应。根据航磁异常揭示的四川、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构造样式和滇西地区的地质构造研究结果 ,在主要由变质褶皱基底组成的四川地块发生平行龙门山断层的逆冲推覆 ,基底岩石发生递进褶皱缩短的同时 ,由华北变质结晶基底组成的鄂尔多斯地块在前期逆冲推覆构造的基础上 ,结晶基底沿一系列近东西向左行走滑断层向东错移。滇西和川滇地块则分别沿金沙江—红河断裂 (2 0Ma前后 )和鲜水河—小江断裂 (5Ma前后 )发生了大规模的左行位移。发生在滇西、川滇、四川和鄂尔多斯地块上的最新构造变动叠加或改造了先存构造 ,并且表现为从南向北、由盖层向基底发展的趋势 ,变形程度自西向东减弱 ,反映了青藏高原持续同构造伸展作用的边缘和远程效应。青藏高原东缘多层次、多阶段的现今构造变动引发的地震活动组成了宏观的南北地震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航磁异常的构造解释和华北-塔南-扬子超陆块演化 [J].
张家声 ;
劳秋元 ;
李燕 .
地学前缘, 1999, (04) :379-390
[2]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错断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的证据 [J].
杨晓平 ;
蒋溥 ;
宋方敏 ;
梁小华 ;
陈献程 ;
邓忠文 .
地震地质, 1999, (04) :341-345
[3]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 [J].
马宗晋 ;
张家声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98, (03) :211-227
[4]   大同—怀安麻粒岩地体的伸展抬升 [J].
张家声 .
地质论评, 1997, (05) :503-514+563
[5]   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动力学 [J].
邓起东,陈社发,赵小麟 .
地震地质, 1994, (04) :389-403
[6]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热年代学研究——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应用实例 [J].
陈文寄 ;
TM哈里森 ;
OM洛弗拉 .
地震地质, 1992, (02) :121-128
[7]  
现代地壳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M].叶叔华总编;.地震出版社.2001,
[8]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M].李?主编;.地震出版社.1993,
[9]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M].《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丁国瑜主编;.地震出版社.1991,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掩冲带构造与油气.[M].杨俊杰主编;.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