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N2~2和N2~1砂岩储层特征

被引:16
作者
黄叶秋 [1 ]
宋光永 [2 ]
王波 [3 ]
李森明 [2 ]
王艳清 [2 ]
黄革萍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2]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3]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岩石学特征; 孔隙结构; 主控因素; 英东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N22和N21砂岩储层具有层数多、单层厚度薄、粒度细的特点,油气分布与储层性质密切相关。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英东油田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储层主要为细—粉粒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杂基含量低,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含量中等,成岩作用整体较弱。②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占绝对优势,含少量溶蚀孔及粒内裂隙孔,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为中孔-中喉型、大孔-中喉型和大孔-粗喉型。③埋藏浅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前提,沉积微相、原始组构及胶结物含量控制着储层物性差异;压实作用是储层减孔的主控因素,其次为方解石胶结作用。④研究区储层可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Ⅱ类和Ⅲ类储层为有效储层,Ⅳ类储层为无效储层或需要利用改造措施加以改造的储层。根据该区储层特征总结出"有砂即储"的规律,并指出其油气勘探的重点在于寻找有利相带及砂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褶皱构造样式 [J].
李兰斌 ;
孙家振 ;
夏晓燕 ;
蒋武明 ;
吴光大 .
石油实验地质, 2012, (01) :30-35
[2]   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地质综合评价及勘探目标优选 [J].
李元奎 ;
奎万仓 ;
铁成文 ;
郑晓英 ;
李程程 ;
吴凤梅 .
地球学报, 2012, 33 (01) :57-64
[3]   全球油气勘探研究进展及对沉积储层研究的需求 [J].
朱如凯 ;
邹才能 ;
白斌 ;
苏玲 ;
高志勇 ;
罗忠 .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 (11) :1150-1161
[4]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李乐 ;
牟中海 ;
汪立群 ;
徐峰 .
岩性油气藏, 2011, 23 (04) :75-80
[5]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变形特征及成因模拟 [J].
于福生 ;
王彦华 ;
李学良 ;
李晓剑 ;
冯自成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 35 (02) :207-215
[6]   柴西南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J].
李兰斌 ;
孙丽娜 ;
孙家振 ;
吴光大 ;
刘东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 45 (03) :443-447+472+318
[7]   砂-泥岩界面碳酸盐溶解-沉淀反应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曾溅辉 ;
彭继林 ;
邱楠生 ;
朱志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6) :760-764
[8]   碎屑岩压裂缝的特征、成因与油气勘探意义 [J].
郭沫贞 ;
朱国华 ;
寿建峰 ;
徐学成 .
沉积学报, 2006, (04) :483-487
[9]   含油气盆地中浊沸石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J].
杨晓萍 ;
张宝民 ;
雷振宇 ;
陶士振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2) :33-38+71
[10]   川中地区侏罗系下沙溪庙组浊沸石砂岩储层的发现及意义 [J].
卢文忠 ;
朱国华 ;
李大成 ;
陈娅娜 ;
徐政语 .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05) :5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