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唐地区地壳结构与强震的发生──I.P波速度结构

被引:34
作者
孙若昧,刘福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京津唐地区,层析成像,地震活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1984-1991年发生在京津唐地区(37°-41°N,112.5°-120°E)的2505个地震的22234条P波到时进行的层析成像,揭示了地震活动性与速度图像间的联系:1.公元1000年以来该区强震震中在上地壳的投影大多分布在高速块体内或高速块体与低速块体相交地带,偏高速体的一侧.2.唐山地震和三河-平谷地震所处的构造背景相似,均未依傍大断层,处在介质速度变化剧烈部位.3.宁河与唐山、滦县分别位于规模大小、位置深浅不同的两个不同的高速块体处,可以解释唐山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分布东北浅西南深的总体特征.4.唐山地震可能是由一条北西向的地下隐伏断层扩展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99 / 607+69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M].国家地震局《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编辑组 编.地震出版社.1982,
[2]  
华北地区地壳应力场.[M].杨理华;李钦祖著;.地震出版社.1980,
[3]   四川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 [J].
孙若昧 ;
刘福田 ;
刘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6) :708-716+807
[4]   华北北部断块构造及中下地壳的构造滑脱 [J].
郑炳华 ;
马宗晋 .
中国地震, 1991, (03) :3-12
[5]   华北盆地强震的震源模型兼论强震和盆地的成因 [J].
曾融生 ;
朱露培 ;
何正勤 ;
丁志峰 ;
孙为国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3) :288-301
[6]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二版) [J].
汪集旸 ;
黄少鹏 .
地震地质, 1990, (04) :351-363+366
[7]   京津唐张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 [J].
朱露培 ;
曾融生 ;
刘福田 .
地球物理学报, 1990, (03) :267-277
[8]   中国南北带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图象 [J].
刘建华 ;
刘福田 ;
吴华 ;
李强 ;
胡戈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2) :143-152
[9]   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 [J].
刘福田 ;
李强 ;
吴华 ;
胡戈 ;
刘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1) :46-61
[10]   从地震折射和反射剖面结果讨论唐山地震成因 [J].
曾融生 ;
陆涵行 ;
丁志峰 .
地球物理学报, 1988, (04) :38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