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长势马尾松光合日变化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杨雨华 [1 ]
宗建伟 [2 ]
杨风岭 [1 ]
机构
[1] 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
关键词
马尾松; 光合日变化; 生长势; 株高; 地径;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4.08.023
中图分类号
S791.248 [马尾松];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以马尾松杂交子代的高(H5)、低生长势(L1)无性系及生长平均的无性系(C)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量马尾松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等光合生理参数,同时记录相应植株的株高(H)和地径(D),探讨Pn、Tr、Ci、Gs等主要的光合生理参数与植株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H5、L1和C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双峰现象,峰值分别在10:00和16:00,H5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远高于另外2个无性系;各无性系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8:00和13:00,H5与L1的蒸腾速率日均值差异不显著;各无性系的气孔导度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L1的气孔导度日均值最大;各无性系的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呈"V型"曲线,L1的胞间CO2浓度日均值最大,与H5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株高、地径与净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高生长势无性系马尾松净光合速率大,呼吸消耗相对较小,有利于植物体内干物质的合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美洲黑杨杂种不同生长势无性系光合特征 [J].
黄秦军 ;
黄国伟 ;
丁昌俊 ;
张新叶 .
林业科学, 2013, 49 (03) :56-62
[2]   相似生境下马尾松与湿地松幼树的光合日动态 [J].
高伟 ;
叶功富 ;
郑兆飞 ;
张明友 ;
朱祥锦 ;
徐庆忠 ;
曹清育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2 (10) :34-39
[3]   不同海拔梯度下黄山松与马尾松针叶形态·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J].
马元屾 ;
王中生 ;
余华 ;
王志科 ;
杨琳璐 .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29) :14155-14158+14173
[4]   水分胁迫对马尾松光合特性的影响 [J].
张向峰 ;
王玉杰 ;
王云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2 (07) :58-63
[5]   转玉米PEPC基因杨树的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J].
尹吴 ;
李丽莎 ;
王立科 ;
王明庥 ;
诸葛强 .
林业科学, 2012, 48 (06) :63-71
[6]   浙江省常见15个树种的光合特性 [J].
刘欣欣 ;
张明如 ;
温国胜 ;
张俊 ;
邹伶俐 ;
吴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 (02) :173-179
[7]   晴天和阴天对刺槐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J].
郑元 ;
赵忠 ;
周慧 ;
周靖靖 .
林业科学, 2011, 47 (05) :60-67
[8]   油茶林分光合特性的研究 [J].
李建安 ;
何志祥 ;
孙颖 ;
吕芳德 ;
胡芳名 ;
杨伟 ;
刘儒 ;
郜爱玲 ;
陈正文 ;
陈瑶 ;
廖芳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10) :56-61
[9]   松栎混交林中马尾松与白栎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J].
李志辉 ;
卢兆银 ;
杨艳 ;
张斌 ;
杨模华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1) :76-80
[10]   马尾松不同种源光合特性研究 [J].
张如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9) :4921-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