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地区几种主要土地覆被下土壤CO2-C通量研究

被引:11
作者
程建中 [1 ,2 ]
李心清 [1 ]
周志红 [1 ,2 ]
王兵 [1 ,2 ]
邢英 [1 ,2 ]
彭艳 [1 ,2 ]
程红光 [1 ]
闫慧 [1 ,2 ]
庞小兵 [1 ]
黄代宽 [1 ,2 ]
章炎麟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土壤CO2-C通量; 土地覆被; 季节变化; 温度; 湿度; 喀斯特地区;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10.03.006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营养元素流失形势严峻,揭示不同土地覆被下土壤CO2-C的释放规律,是认识喀斯特这一特殊环境诸多营养元素循环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4种不同土地覆被下的土壤CO2-C释放通量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土地覆被下土壤CO2-C释放通量有显著的差别,其释放顺序为:森林((134.1±78.8)mg/(m2·h))>次生林((70.8±122.3)mg/(m2·h))>玉米地((55.5±78.0)mg/(m2·h))>烧荒地((35.5±91.4)mg/(m2·h))。各样点季节变化都比较明显,夏季平均排放量最高,冬季最低。(2)凋落物对森林土壤CO2-C释放的影响较大,有凋落物覆盖的土壤CO2-C释放量((134.1±78.8)mg/(m2·h))高于无凋落物覆盖的林地土壤((111.2±80.3)mg/(m2·h)),凋落物分解对森林土壤CO2-C释放总量的贡献约占17%。基于地面气温,计算得出森林和森林(无凋落物)的Q10分别为1.92、2.10。(3)除次生林和烧荒地外,其余各样地CO2-C释放通量均与土壤各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绝大多数样地与土壤湿度(WFPS)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258 / 2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黔中土壤CO2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刘芳 ;
刘丛强 ;
王仕禄 ;
吕迎春 .
生态环境, 2008, (03) :1120-1124
[2]   重庆丘陵山区石灰性黄壤呼吸特征及影响因素 [J].
雷川 ;
魏世强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 (01) :16-19
[3]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与机理探讨 [J].
赵中秋 ;
后立胜 ;
蔡运龙 .
地学前缘, 2006, (03) :185-189
[4]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CO2释放通量 [J].
林丽莎 ;
韩士杰 ;
王跃思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1) :11-13
[5]   中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环境与土壤生物初步研究 [J].
向昌国 ;
宋林华 ;
张平究 ;
潘根兴 ;
王静 .
资源科学, 2004, (S1) :98-103
[6]   鼎湖山三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研究 [J].
易志刚 ;
蚁伟民 ;
周国逸 ;
周丽霞 ;
张德强 ;
丁明懋 .
生态学报, 2003, (08) :1673-1678
[7]   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理 [J].
陈全胜 ;
李凌浩 ;
韩兴国 ;
阎志丹 .
生态学报, 2003, (05) :972-978
[8]   中亚热带东部三种主要木本群落土壤呼吸的研究 [J].
黄承才 ;
葛滢 ;
常杰 ;
卢蓉 ;
徐青山 .
生态学报, 1999, (03) :36-40
[9]  
湖北咸宁地区几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增温潜势[D]. 阮雷雷.华中农业大学 2007
[10]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地表物质循环[M]. 科学出版社 , 刘丛强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