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分析

被引:100
作者
孙东琪 [1 ]
张京祥 [2 ]
朱传耿 [3 ]
胡毅 [1 ]
周亮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3]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中国; 生态环境; 变化态势; 时空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搜集整理1990、1995、2000、2005、2010年5个时间点的相关多种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借助Excel、SPSS19.0、ArcGIS10.0技术,对中国及其31个省市区、三大经济带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的变化态势,计算了中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的变化轨迹。研究表明:①1990-2010年20年间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态势有所减缓,但依然很严重。②总的来看,自1990年至今,中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小于破坏,生态赤字依然在扩大的态势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还要持续一定的时间。③中国自西向东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速度逐渐变缓。这种状况的出现,除了先天的自然环境基础外,自西向东区域经济、科技、文化越来越发达,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力度越来越大起到了关键作用。④多年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使中国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其31个省市区也是如此。因此,控制人口,改善环境,集约精细化发展,进行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调控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详细论证、科学实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599 / 161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1]  
层次分析法.[M].赵焕臣编著;.科学出版社.1986,
[12]   分级贴近度法与环境质量评价 [J].
张松滨 ;
李万海 ;
王红 .
环境工程, 2000, (05) :50-52+5
[13]   基于RS与GIS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郑新奇 ;
王爱萍 .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04) :489-493
[14]   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叶亚平 ;
刘鲁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03) :33-36
[15]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 [J].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苗鸿 .
生态学报, 2000, (01) :10-13
[16]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同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 [J].
高志强 ;
刘纪远 ;
庄大方 .
遥感学报, 1999, (01) :67-71
[17]   中国各省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排序 [J].
傅伯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2, (02) :48-54
[18]   中国省区生态环境质量排序 [J].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预警研究课题组 .
中国软科学, 1992, (06) :29-32
[19]   近期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J].
董贵华 ;
张建辉 ;
赵晓军 ;
何立环 .
中国环境监测, 2008, (02) :50-54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J].
许丛 ;
操勤 ;
袁媛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 (02) :118-11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