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解烃基因工程菌SL-21的构建

被引:12
作者
宋永亭 [1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烃类降解菌; 嗜热解烃基因; 质粒; 基因工程菌;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0.01.021
中图分类号
TE357.9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从以C15—C36直链烷烃为惟一碳源生长的解烃菌——地芽孢杆菌MD-2细胞中获得了1个新的烃降解基因——烷烃单加氧酶基因sladA。将基因sladA克隆到质粒pSTE33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STalk。通过电转化将pSTalk转化入嗜热脱氮土壤芽孢杆菌ZJ-3内,构建了基因工程菌SL-21。SL-21兼具嗜热和解烃的功能,在70℃条件下,14d后对原油的降解率达75.08%。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体外重组的方式向嗜热菌中引入烃降解基因,从而构建嗜热解烃基因工程菌。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2+116 +1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微生物学.[M].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M].卢圣栋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3]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美]萨姆布鲁克(Sambrook;J·)等 著;金冬雁等 译.科学出版社.1992,
[4]   微生物采油用营养物质在石英砂上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规律 [J].
袁长忠 ;
宋永亭 ;
段传慧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4) :74-76+115
[5]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J].
修建龙 ;
董汉平 ;
俞理 ;
黄立信 ;
郭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4) :86-89+116
[6]   聚合物驱后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分析 [J].
蒋焱 ;
曹功泽 ;
赵凤敏 ;
徐登霆 ;
盖丽鹏 ;
孙玉治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5) :63-65+68+115
[7]   克拉玛依油田内源微生物驱油机理探索 [J].
陈爱华 ;
方新湘 ;
吕秀荣 ;
帕提古丽 ;
马天玲 ;
王传萍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5) :75-77+116
[8]   微生物菌液的界面特性 [J].
宋智勇 ;
张君 ;
马继业 ;
郭省学 ;
汪卫东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3) :73-75+116
[9]   微生物驱替盲端类剩余油的微观实验 [J].
李希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3) :91-92+117
[10]   本源微生物降解原油的饱和烃色谱分析 [J].
路璐 ;
向廷生 ;
黑花丽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1) :77-7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