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弹性发展特点研究

被引:18
作者
朱丹
王国锋
刘军
彭小虎
机构
[1]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同伴关系; 弹性;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3.04.019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弹性发展特点。方法 :采用社会测量法和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问卷对603名流动儿童与312名非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在同伴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②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发展有弹性组与非弹性组,不同的弹性水平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五人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弹性组儿童具有高父母温暖理解、高外倾性、高宜人性,低父母惩罚严厉、低父母拒绝否认、低父亲过度保护、低母亲偏爱被试与低神经质;③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与同伴关系弹性发展相关显著,母亲温暖理解、外倾性与宜人性能预测心理弹性高低。结论: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弹性发展受儿童大五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54 / 65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学校适应:集体自尊的中介作用 [J].
彭丽娟 ;
陈旭 ;
雷鹏 ;
邹荣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12, (02) :237-239
[2]   不同社交地位幼儿的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技能训练 [J].
隋莉晖 ;
王美芳 ;
姚亮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8 (04) :535-538
[3]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J].
朱丹 .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02) :8-13
[4]   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比研究 [J].
周皓 .
人口与经济, 2008, (06) :7-14
[5]   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J].
李晓巍 ;
邹泓 ;
金灿灿 ;
柯锐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2) :54-59
[6]   流动儿童校园人际关系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J].
程黎 ;
高文斌 ;
欧云 ;
刘正奎 ;
王文忠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04) :389-391+394
[7]   班主任对班级学生中同伴关系的把握 [J].
李学农 .
河南教育, 1999, (12) :28-29
[8]  
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席居哲.华东师范大学.2006, 11
[10]  
流动儿童同伴关系、自我概念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朱文闻.四川师范大学.2011,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