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和成因

被引:51
作者
王丽娟
于津海
徐夕生
谢磊
邱检生
孙涛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Sr-Nd-Hf 同位素示踪; LA ICPMS 锆石 U-Pb 定年; 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古田-小陶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小陶、古田、华家、蛟洋和姑田等单元组成。小陶、古田和华家单元为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蛟洋和姑田单元是含角闪石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小陶和古田花岗岩以高 SiO2(>71.77%)、K2O(>4.67%)和低 CaO(<1.71%)为特征,属于弱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它们含高的 Rb、Nh、Ta、Th、U 和低的 Sr、Ba 含量;稀土(REE)含量和轻重稀土分异((La/Yb)N)变化大,分别变化于143×10-6~548×10-6,和3.3~26.5,Eu 亏损中等到强。姑田和蛟洋单元都以低SiO2(62.88%~66.38%)和高 Al2O3(15.44%~16.51%)为特征。姑田单元的 REE 总量低而蛟洋单元的 REE 总量高,但两者的 Eu 负异常都不明显。华家单元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上述两组花岗岩之间。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显示小陶花岗岩形成于222±3Ma,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161±1Ma。小陶、古田和姑田花岗岩具有相似的87Sr/86Sr 初始比值(0.7089~0.7099)和εNd(t)值(-11.1~-11.5),而且古田和小陶花岗岩的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也相似,表明它们起源于相同的源区。地球化学和 Sr-Nd-Hf 同位素指示它们的源区物质是具有1.73~1.5Ga 平均地壳存留年龄的变质沉积岩。而位于杂岩体南部的华家花岗岩显示明显高的87Sr/86Sr 初始比值(0.7310)和更低的εNd(t)值(-16.4),指示它的母岩浆起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暗示杂岩体南北基底组成可能不同。古田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而小陶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晚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时代岩石组合以及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其最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构造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470 / 148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赣东南富城杂岩体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 [J].
于津海 ;
王丽娟 ;
王孝磊 ;
邱检生 ;
赵蕾 .
岩石学报, 2007, (06) :1441-1456
[2]   华夏地块古老物质的发现和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 [J].
于津海 ;
YSOReilly ;
王丽娟 ;
WLGriffin ;
蒋少涌 ;
王汝成 ;
徐夕生 .
科学通报 , 2007, (01) :11-18
[3]   南岭东段龙源坝复式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敏 ;
陈培荣 ;
黄国龙 ;
谭正中 ;
凌洪飞 ;
陈卫锋 .
地质学报, 2006, (07) :984-994
[4]   粤东北基底变质岩的组成和形成时代 [J].
于津海 ;
王丽娟 ;
周新民 ;
蒋少涌 ;
王汝成 ;
徐夕生 ;
邱检生 .
地球科学, 2006, (01) :38-48
[5]  
南岭东段基底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和原岩性质: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J]. 于津海,周新民,Y.S.O’Reilly,赵蕾,W.L.Griffin,王汝成,王丽娟,陈小明.科学通报. 2005(16)
[6]   湖南沩山花岗岩中锆石LA-ICPMSU-Pb定年:成岩启示和意义 [J].
丁兴 ;
陈培荣 ;
陈卫锋 ;
黄宏业 ;
周新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7) :606-616
[7]   湖南印支期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成因启示 [J].
王岳军 ;
范蔚茗 ;
梁新权 ;
彭头平 ;
石玉若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12) :1259-1266
[8]   壳幔作用导致武平花岗岩形成——Sr-Nd-Hf-U-Pb同位素证据 [J].
于津海 ;
周新民 ;
赵蕾 ;
蒋少涌 ;
王丽娟 ;
凌洪飞 .
岩石学报, 2005, (03) :651-664
[9]   华南印支期碰撞造山——十万大山盆地构造和沉积学证据 [J].
梁新权 ;
李献华 ;
丘元禧 ;
杨东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1) :99-112
[10]   江西大吉山五里亭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探讨 [J].
张文兰 ;
华仁民 ;
王汝成 ;
李惠民 ;
陈培荣 .
地质学报, 2004, (03) :35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