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被引:9
作者
乔海明 [1 ]
闫周让 [2 ]
章金彪 [1 ]
宋哲 [1 ]
机构
[1] 核工业二○三研究所
[2] 核工业七九四矿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层间氧化带; 铀矿床; 十红滩; 吐鲁番—哈密盆地; 新疆;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1.01.018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容矿层样品采集和稀土元素测试、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容矿层的原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主要来自于南部蚀源区觉罗塔格山,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为低温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进一步证明该砂岩型铀矿床形成于低温条件下。不同地球化学环境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趋势显示,在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中发生了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馏作用,氧化作用越强,越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分馏作用越强,喻示着水解作用愈强,铀的氧化迁移作用愈剧烈。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伴随着铀矿化的形成则发生了重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铀与重稀土元素表现出相近的地球化学性质,二者沉淀均与碳酸盐络合物的离解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稀土元素变化规律初探——以伊犁和吐鲁番—哈密盆地为例 [J].
陈友良 ;
朱西养 ;
张成江 ;
陈跃辉 ;
彭新建 ;
王金平 .
地质论评, 2007, (04) :473-485
[2]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J].
乔海明 ;
张复新 ;
耿海波 ;
黄建新 ;
尚高峰 .
地质论评, 2006, (05) :636-641
[3]   我国西北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的赋存形式 [J].
闵茂中 ;
彭新建 ;
王果 ;
殷建华 .
铀矿地质, 2006, (04) :193-201
[4]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控制因素与成矿模式研究 [J].
权建平 ;
徐高中 ;
李卫红 ;
李万华 ;
胡俊祯 .
铀矿地质, 2006, (01) :10-16
[5]   REE地球化学在砂岩型铀成矿研究中的应用——以川北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J].
朱西养 ;
汪云亮 ;
王志畅 ;
张成江 ;
刘建华 .
地质论评, 2005, (04) :401-408
[6]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的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J].
乔海明 ;
张复新 ;
徐高中 ;
尚高峰 ;
齐亚林 .
地质论评, 2005, (03) :257-263
[7]   新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权志高 ;
李占双 .
地质论评, 2002, (04) :430-436
[8]   乌库尔其地区层间铀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作用研究 [J].
王果 ;
华仁民 ;
秦立峰 .
矿床地质, 2000, (04) :340-349
[9]   吐哈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及远景预测 [J].
王保群 .
铀矿地质, 2000, (06) :321-326
[10]   川西呷村黑矿型多金属矿床热液体系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J].
别风雷 ;
李胜荣 ;
孙岱生 ;
侯增谦 ;
苏文超 ;
英基丰 .
矿物学报, 2000, (03) :23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