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水平动态变化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8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在入院1、3、5、7 d抽取其外周血检测PCT水平,并记录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0FA评分,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死亡组(38例)入院1 d和3 d外周血PCT水平(μg/L)与存活组(46例)患者无明显差异,但5 d和7 d PCT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5 d:8.79±2.38比2.38±0.88,7 d:12.57±3.29比0.71±0.22,均P<0.05),且PCT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存活组(1.91±1.21比10.27±4.49,P<0.05)。入院5 d和7 d 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5 d:RAPACHEⅡ=0.395,RSOFA=0.396;7 d:RAPACHEⅡ=0.675,RSOFA=0.648,均P<0.01)。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7 d PCT水平对28 d病死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86;以PCT 0.965μg/L为临界点,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多因素分析显示PCT水平与28 d病死率无关。③入院7 d PCT水平<1.0μg/L者的中位生存期(d)明显长于PCT水平>1.0μg/L者(28.0比14.1,P<0.05)。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患者,动态监测外周血PCT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对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但不是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独立预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