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ORCCHN的未来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模拟

被引:16
作者
赵俊芳 [1 ]
延晓冬 [2 ]
贾根锁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未来气候情景;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9.05.014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东北森林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拟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未来可能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3~2049年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可能仍将具有明显碳汇功能,但强度呈下降趋势;土壤碳储量的变化趋势是从增长到饱和然后逐渐降低的过程,植被碳储量则基本上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长趋势。空间上,该区土壤碳储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或降低,但植被碳储量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碳储量可能在植被碳储量之前得到饱和,因而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的降低主要是由土壤碳储量的减少造成的,而植被碳的增加将会在一定时间内减缓这一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90 / 6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1] Global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in LASG/IAP[J] . Yu Yongqiang,Zhang Xuehong,Guo Yufu.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4 (3)
  • [12] ENSO and Indian dipole mode in three coupled GCMS .2 Yu,Y.,Liu,X.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 2004
  • [13] Vegetation/ecosystem modeling and analysis project: comparing biogeography and biogeochemistry models in a continental-scale study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nd CO2 doubling .2 VEMAP Members.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 1995
  • [14] 地-气间碳通量气候响应的模拟研究II.未来气候变化
    杨昕
    王明星
    黄耀
    [J]. 生态学报, 2002, (06) : 817 - 821
  • [15] 一个灵活的海洋-大气耦合环流模式
    俞永强
    宇如聪
    张学洪
    刘海龙
    [J].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02, (01) : 169 - 190
  • [16] 中国东北森林生长演替模拟模型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延晓冬
    赵士洞
    于振良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1) : 1 - 8
  • [17] 中国森林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预测研究
    刘世荣
    郭泉水
    王兵
    [J]. 生态学报, 1998, (05) : 32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