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败型杂交水稻不育性及恢复性的遗传研究附视频

被引:14
作者
杨华德
陈芳远
机构
[1] 广西农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恢复性; 数量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珍汕97A、珍汕97B、IR24和明恢63为亲本,通过对F2及回交等世代的分析,研究了野败型杂交水稻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的遗传方式,所得结果表明:野败型杂交水稻的不育性表现呈连续性变异,说明不育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关于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分析 [J].
裴新澍 ;
傅爱军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8, (06) :41-44
[2]   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 [J].
傅爱军 ;
王晖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8, (01) :1-6
[3]   水稻品种育性恢复基因的分析 [J].
章旺根 ;
申宗坦 .
作物学报, 1987, (02) :97-101
[4]   水稻恢复系IR24恢复基因的初步分析 [J].
杨仁崔 ;
卢浩然 .
作物学报, 1984, (02) :81-86
[5]   水稻野败雄性不育性和恢复性的表现程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J].
广东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 .
华南农学院学报, 1983, (04) :28-37
[6]   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分析指标的探讨 [J].
胡锦国 .
华中农学院学报, 1983, (03) :16-21
[7]   野败型杂交籼稻的育性基因分析 [J].
周天理 ;
沈锦骅 ;
叶复初 .
作物学报, 1983, (04) :241-247
[8]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机理 [J].
裴祖昌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2, (03) :1-12
[9]   野败型杂交籼稻基因型的初步分析 [J].
高明尉 .
遗传学报, 1981, (01) :66-74
[10]   关于植物雄性不育遗传的新看法 [J].
裴新澍 .
湖南农业科技, 1980, (03)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