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滩海三马地区烃源岩分子标志物特征及其沉积相指示意义

被引:14
作者
胡瑛 [1 ]
张枝焕 [1 ]
李伟 [1 ]
吴水平 [2 ]
机构
[1]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骅坳陷; 三马地区; 生物标志物; 沉积层序; 沉积环境;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6.03.015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通过对黄骅坳陷滩海三马地区浊流沉积层序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差异特征研究,揭示出分子标志物对该地区沉积相的指示意义。样品中除了含有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烷和藿烷系列化合物外,还普遍检测到了伽马蜡烷和标志着陆生高等植物来源的奥利烷,其中Pr/Ph为1.00~3.03;Ts/Tm为1.1~9.11;奥利烷/C30藿烷为0.09~1.48;伽马蜡烷/C30藿烷为0.08~1.03。对生物标志物的综合分析表明,三马地区沙一段烃源岩沉积时期为淡水—微咸水—半咸水的弱还原—氧化条件环境;同一剖面相同层段中(几米内)巨大的生物标志物指纹差异分布,证明了该地区重力流沉积这一地质现象,同时较为清晰地指示出混源相沉积物与浊积岩相互叠置界线。由此认为,该套地层的形成应该是以重力流形式携带大量载荷直接补给湖盆内并快速沉积,然后,在浊流发生的间歇期,上覆湖相沉积物,从而形成互层的砂泥岩层序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419 / 4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藏北高原海陆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研究 [J].
林金辉 ;
伊海生 ;
邹艳荣 .
地球化学, 2004, (01) :57-64
[2]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张枝焕 ;
王泽中 ;
李艳霞 ;
钟宁宁 ;
张秀川 ;
张绍辉 .
沉积学报, 2003, (04) :593-600
[3]   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 [J].
许淑梅 ;
翟世奎 ;
李三忠 ;
周立宏 .
沉积学报, 2001, (03) :363-367
[4]   伽马蜡烷——水体分层的地球化学标志 [J].
张立平 ;
黄第藩 ;
廖志勤 .
沉积学报, 1999, (01) :136-140
[5]   盐湖相生油岩中某些地球化学参数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J].
妥进才,邵宏舜,黄杏珍 .
沉积学报, 1994, (03) :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