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当阳复向斜当深3井热史恢复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22
作者
郭彤楼
李国雄
曾庆立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热流值; 热历史; 烃源岩热演化; 当阳复向斜; 江汉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江汉盆地当阳复向斜当深3井实测地温剖面和样品热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其现今地温梯度为20~24℃/km,热流值为56mW/m2,体现了盆地发育于扬子稳定陆块的大地构造属性。基于7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和大量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数据进行的热史恢复表明,盆地构造—热演化经历了前印支期的低热流(50~60mW/m2)和小剥蚀量(50~200m),印支期的高热流(约80mW/m2)及燕山期与喜马拉雅期的低热流(50~60mW/m2)与大剥蚀量(1100~2400m)的不同演化阶段,反映了盆地和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的阶段性。受沉积剥蚀及盆地构造—热演化的控制,生油岩系的生烃阶段与过程具有多期次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江南造山带的差异隆升过程:来自江汉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记录的证据 [J].
徐政语 ;
卢文忠 ;
林舸 ;
刘池阳 ;
王岳军 ;
郭锋 .
地质科学, 2005, (02) :179-197
[2]   从江汉叠合盆地构造形变特征看华南与华北陆块的拼贴过程 [J].
徐政语 ;
林舸 ;
刘池阳 ;
王岳军 ;
郭锋 .
地质科学, 2004, (02) :284-295
[3]   济阳坳陷地温场分布特征 [J].
龚育龄 ;
王良书 ;
刘绍文 ;
郭令智 ;
蔡进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5) :652-658
[4]   油气盆地地热史恢复方法 [J].
胡圣标 ;
张容燕 ;
周礼成 .
勘探家, 1998, (04) :52-54+8
[5]   沉积盆地热体制研究的基本原理和进展 [J].
胡圣标,汪集 .
地学前缘, 1995, (04) :171-180
[6]  
Inversemethodsofmodelingthermalhistoriesfromapatitefissiontrackdata .2 LutzTM,OmarG. EarthPlanet.Sci.Lett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