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江南造山带的差异隆升过程:来自江汉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记录的证据

被引:28
作者
徐政语
卢文忠
林舸
刘池阳
王岳军
郭锋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江汉叠合盆地; 沉积记录; 秦岭—大别造山带; 江南造山带; 中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江汉叠合盆地地处扬子地区中部,夹持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江南造山带中段之间,是中生代中期以来在扬子浅海台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典型海陆交互相陆相叠合盆地,其中充填了厚逾10 000m的中三叠世新近纪陆源碎屑岩系。据印支期以来的造山活动历程与成盆演化特点,将盆山耦合过程划分为造山前期、主造山期、造山后期与非造山期4个阶段,将盆地充填层序划分为陆架边缘、前陆、断陷和坳陷4个(盆地世代)超层序。依据盆内沉积物碎屑组份分析,发现中三叠世江南造山带进入强造山活动期,白垩纪末进入造山带坍塌后的活动平静期;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主造山活动阶段为晚三叠早侏罗世,古近纪末处于非造山活动相对平静阶段。盆区整体呈现东部造山活动早,山带隆升早,持续时间长,剥露地层较快较早进入变质岩层段;西部造山活动时间晚,隆升时间相对较晚,剥露地层在早侏罗世初期才依次切入变质岩层段;盆地南、北缘山带总体呈现多幕式差异隆升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9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