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对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六段砂岩沉积相的再认识
被引:38
作者:
蒋裕强
[1
]
陶艳忠
[1
]
沈妍斐
[1
]
蒋婵
[1
]
王占磊
[1
]
张本健
[2
]
李顺
[3
]
张国常
[4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
[4]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来源: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晚三叠世;
沉积相;
新认识;
河道砂体;
滨浅湖滩坝砂体;
海侵;
优质储集层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学界对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沉积相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观点颇多。为此,基于露头剖面观察、取心井精细描述、单井剖面分析、实验室薄片鉴定,结合大量测井资料的研究应用成果,综合研究后认为: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须二段砂体为滨浅湖砂体,河流相砂体分布在龙岗—旺苍以北、广安以东的区域,川中西部—川西北部地区有海侵影响,形成质纯的石英砂岩;须四段、须六段沉积期,除营山—八角场、广安—河包场地区须四段及须六段下部发育三角洲分支河道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为河流入湖砂体在湖岸线不断进退、湖面总体扩张的背景下经湖流、波浪再改造、再分配形成的滨浅湖滩坝砂体。结论表明:①在川中南部地区由于受雷口坡期古凸起的影响,在该凸起区缺失须一—须二段下部地层;②受湖流运动方向影响,湖盆中的砂体在川中南部地区呈北东向展布,而在川中北部地区则呈近东西向展布;③滩坝砂体主体分布区是优质孔隙性储层的发育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0+134
+134-135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