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2 条
中上扬子印支运动的地层学效应及晚三叠世沉积盆地格局
被引:37
作者:
梅冥相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地层学效应;
沉积盆地格局演变;
印支运动;
晚三叠世;
中上扬子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1 [三叠纪(系)];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0709 ;
081803 ;
摘要:
发生在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结束了中上扬子地区自伊迪卡拉纪以来以一个稳定的古地理单元、而且多数时间沉积浅水碳酸盐岩的漫长的地质历史。该地质事件受控于秦岭造山带的大规模造山隆升和华北板块的向南强烈挤压,并在华夏地块的北西向挤压,以及印支板块的向北挤压的共同作用下,在习称的"扬子地台"的相对较为稳定的基底上于晚三叠世形成一个从残留海相盆地到具有前陆性质的陆相磨拉石盆地的演变序列;而且,这个特别的盆地演变序列与松潘—甘孜地块上发育的晚三叠世前陆浊积盆地的形成和消亡过程存在时间上的对应性。因此,对中上扬子区印支运动的地层学效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沉积盆地格局演变的系统描述,为窥视古特提斯洋消亡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为重新审视长期以来作为前陆盆地典型代表的、由龙门山造山带的造山隆升所形成的"四川盆地西部前陆盆地"假象提供了一个思考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11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