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的光谱吸收特征及其混合藻吸收系数的分离

被引:20
作者
赵巧华 [1 ]
秦伯强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标准化吸收谱; 混合藻; 分离;
D O I
10.13671/j.hjkxxb.2008.02.012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定量滤膜技术测定了实验室培养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 7942)、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直链硅藻的吸收光谱(Melosira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通过其标准化吸收谱,分析了同种藻不同生长时期的吸收谱特征,并比较分析了不同藻类的标准化吸收谱.结果表明,同一藻的标准化吸收光谱在不同生长时期基本恒定不变.色素组成及其比例的不同是引起藻类间吸收光谱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大型浅水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原因之一.蓝藻光谱主要存在620nm左右的吸收峰,使得其在水体中较易获取生长所需的光能.直链硅藻在短波范围内稍强的吸收能力被非藻类颗粒物、黄质所弱化,而其在630nm的吸收峰较低,因而难以成为浅水湖泊中的优势种;绿藻在655nm处的吸收肩峰有利于其光能竞争.通过纯种藻的标准化吸收谱,较为成功地对混合藻的吸收谱进行了分离.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浮游动物诱发藻类群体的形成 [J].
杨州 ;
孔繁翔 .
生态学报, 2005, (08) :2083-2089
[2]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J].
孔繁翔 ;
高光 .
生态学报, 2005, (03) :589-595
[3]  
Regional patterns of particulate spectral absorpti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J]. CAO Wenxi, YANG Yuezhong, XU Xiaoqiang, HUANG Liangmin & ZHANG Jianlin LED Laborator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Cao Wenxi (e-mail: wxcao@ scsio.ac.c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21)
[4]   珠江口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及其区域模式 [J].
曹文熙 ;
杨跃忠 ;
许晓强 ;
黄良民 ;
张建林 .
科学通报, 2003, (17) :1876-1882
[5]   藻类光谱实验及其光谱定量信息提取研究 [J].
刘堂友 ;
匡定波 ;
尹球 .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02, (03) :213-217
[6]   南极长城站潮间带丝藻和底栖硅藻色素组成和吸收光谱的分析 [J].
毛兴华 ;
李宝华 ;
黄凤鹏 .
南极研究, 1992, (04) :29-33
[7]   几种绿藻、褐藻和红藻的吸收光谱的比较研究 [J].
周百成 ;
郑舜琴 ;
曾呈奎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4, (02) :146-155
[8]  
藻类光合作用机理与模型[M]. 科学出版社 , 韩博平,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