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立法语言的语义学分析

被引:11
作者
周菊兰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立法语言; 模糊性; 法律概念; 语义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5 [法律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法律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尽管法律人竭力为法律概念设定边界,但是大部分法律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依然是模糊的。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合理使用模糊语言不但不会损害法律的明确性,相反倒可能有助于在不确定中寻求到确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法律语言中模糊词语的辩证分析 [J].
董晓波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4, (05) :107-111
[3]   法的模糊性之探析 [J].
陈云良 .
法学评论, 2002, (01) :19-25
[4]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 [J].
苏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1, (02) :1-11
[5]   语义范畴的认知语言学诠释 [J].
邹智勇 .
外语学刊, 2000, (03) :41-46
[6]   法的普遍性、确定性、合理性辩析——兼论当代中国立法和法理学的使命 [J].
葛洪义 ;
陈年冰 .
法学研究, 1997, (05) :78-86
[8]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张明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法律语言学.[M].杜金榜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  
法律辞典.[M].信春鹰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