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区产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协同路径创新

被引:11
作者
邵景安 [1 ]
魏朝富 [2 ]
杨朝现 [2 ]
吕家恪 [2 ]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乡统筹区; 产业发展; 土地流转; 协同路径; 制度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耦合的两大关键要素。本文使用规范分析和综合分析法,借鉴现有协同路径在整合资源、产业发展、规避矛盾等方面的优势,旨在识别不同路径出现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设计耦合"乡土与殖民"农业的三大新协同路径:"并列统一"协同、"嵌套分块"协同和"层递集中"协同,安排确保新路径健康运行的适应性策略。每种路径各有自己的优势和整合节点,共同贯穿于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并列统一"体现"产业集群理论"中的打捆和兼容效应,产业发展混合中彰显特色,土地组织化整为零,较好地协调了大小、内外、先后业主间关系;"嵌套分块"体现"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适应和管理高效,产业发展分块择优瞄准高端,土地组织统一流转分块使用,较好地实现了五大要素资源的协同运作;"层递集中"体现"优势整合理论"中的分工和合作效应,产业发展兼顾混合特色与高端市场,土地组织强调逐级集中与多元,较好地动员了不同优势业主与五大要素资源的结合。"并列统一"土地组织成本最低、产业发展趋向于大型业主,"嵌套分块"土地组织成本较高、产业发展趋向于高端多功能,"层递集中"土地组织成本介于前两者之间,产业发展普适性较强,三者之间互补性强,在城乡统筹区产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协同方面具有较好的灵活适应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向规模组织流转的推拉力分析——基于贵州省土地流转调研数据 [J].
安海燕 ;
洪名勇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 (05) :128-132
[2]   基于农户效用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研究——以嘉兴市“两分两换”为例 [J].
杨卫忠 ;
李勇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9) :64-70
[3]   农业产业形成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一个村庄的实践案例 [J].
冯逃 ;
李冬梅 ;
高蜀晋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7) :56-61
[5]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研究——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的思考 [J].
柳建平 .
科学·经济·社会, 2013, 31 (01) :68-73
[6]   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J].
陈晓华 .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 (11) :4-6
[7]   农业主体适应性与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J].
刘凌霄 .
生产力研究, 2012, (10) :30-32
[9]   三峡库区移民后扶工作中承包地流转的新政策建议 [J].
邵景安 ;
魏朝富 .
中国土地科学, 2012, 26 (08) :67-73
[10]   农村土地流转的政府支持和模式创新——来自重庆市江津区的经验与启示 [J].
毛飞 ;
孔祥智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7 (06) :126-1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