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模式与煤层气井产能的关系——以晋城煤区为例

被引:23
作者
李梦溪 [1 ,2 ]
刘庆昌 [3 ]
张建国 [1 ]
王立龙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山西煤层气分公司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关键词
樊庄区块; 构造模式; 煤层气; 气井产能; 断层; 褶皱; 陷落柱; 水平井; 煤层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山西省晋城煤层气区煤层气商业化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煤层气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丰富,为研究不同构造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能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为了分析各种构造模式对煤层气井作业的影响及其与产能的关系,将该区构造模式大致分为断层构造、褶皱构造和陷落柱构造3类,结合煤层气井的生产数据和地质资料,对不同构造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能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煤层气水平井与小构造的关系,提出了水平井布井的基本原则,即水平井排采井筒应位于构造低部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114 +1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晋城煤层气藏成藏机制 [J].
王生维 ;
章泽军 ;
乌效鸣 ;
唐江林 ;
张典坤 ;
杨青雄 ;
韩兵 ;
刘旺博 ;
徐娅玲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6) :807-812
[2]   基于地质主控因素的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划分 [J].
闫宝珍 ;
王延斌 ;
丰庆泰 ;
杨秀春 .
煤炭学报, 2008, (10) :1102-1106
[3]   中国煤层气成藏的两大关键地质因素 [J].
宋岩 ;
秦胜飞 ;
赵孟军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545-553
[4]   晋城矿区西部地质构造与煤层气井网布置关系 [J].
倪小明 ;
王延斌 ;
接铭训 ;
吴建光 .
煤炭学报, 2007, (02) :146-149
[5]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研究 [J].
吴财芳 ;
秦勇 ;
傅雪海 ;
曾勇 .
现代地质, 2005, (03) :449-457
[6]   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J].
崔思华 ;
彭秀丽 ;
鲜保安 ;
姜红军 .
天然气工业, 2004, (05) :14-16+144
[7]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煤储层评价 [J].
王生维 ;
段连秀 ;
陈钟惠 ;
张明 .
天然气工业, 2004, (05) :82-84+153
[8]   沁水盆地南端煤层气赋存的构造条件分析 [J].
王永 ;
冯富成 ;
毛耀保 ;
马向平 ;
陈强华 ;
王新民 .
西北地质, 1998, (03)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