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离子注入灰黄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被引:10
作者
于广成
姚广华
付林
彭桂贤
方淑环
孙艳荣
李相超
李志刚
徐思
梁月云
机构
[1] 赤峰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菌种室
[2] 赤峰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车间
[3] 赤峰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车间 内蒙古赤峰
[4] 内蒙古赤峰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灰黄霉素产生菌; 诱变育种; 发酵生产;
D O I
10.13461/j.cnki.cja.003048
中图分类号
Q933 [微生物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摘要
以灰黄霉素产生菌D 75 6经分离纯化的 91#菌株的分生孢子为出发菌株 ,使用氮离子束的发射能量为 10keV ,剂量 2 6× 10 14 ion/cm2 ,分生孢子死亡率 89 2 % ,处理后从 135个菌落中筛出NI 88菌株 ,摇瓶发酵产量提高 2 6 8% ,NI 88菌株投入车间发酵生产后 ,平均发酵产量提高 11 95 %。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0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离子束生物技术引论.[M].余增亮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抗生素工业分析.[M].陈钧鸿;徐玲娣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
[3]   离子注入微生物的生物效应研究 [J].
陈宇 ;
林梓鑫 ;
张峰 ;
柳襄怀 ;
汤建中 ;
朱卫民 ;
黄勃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8, (06) :17-21
[4]   离子注入红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J].
陈宇 ;
林梓鑫 ;
张峰 ;
毛应俊 ;
柳襄怀 ;
汤建中 ;
朱卫民 ;
黄勃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7, (06) :12-16+43
[5]   灰黄霉素高产菌株特性的研究 [J].
吴松刚 ;
鲍运森 .
微生物学通报, 1983, (05) :204-206
[6]   灰黄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 patulum 4541)的选育附视频 [J].
吴松刚 ;
许艳萍 ;
吴芷萍 ;
陈艺聪 ;
陈哲超 ;
程凤仙 ;
马维敏 ;
郭秋兰 .
医药工业, 1979, (02)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