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观测资料反演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滑动速率

被引:11
作者
周德敏 [1 ]
甘卫军 [1 ]
任金卫 [1 ]
倪国辉 [2 ]
宁树正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油测井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地壳形变; 深断裂位错模型; GPS观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地质资料,首先建立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空间展布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分段模型,并把地质方法大致推测或估计的各段滑动速率和滑动方式作为先验初值,通过三维深断裂位错模型对GPS观测站点速度场的最佳拟合,反演获得各断裂段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马衔山北缘断裂有1.4~3.0mm/a的逆倾滑,且中部断层段有约3mm/a的左旋走滑;庄浪河断裂有0.6~1.2mm/a的逆倾滑,走滑分量不明显。这些滑动速率值均在地质方法的推测范围内,且模型预测的GPS站点速度与实际观测值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吻合。本研究表明,对于庄浪河断裂带、马衔山北缘断裂带这样一些滑动速率相对较低且传统地质调查方法较难实施的断裂,基于GPS观测结果的滑动速率反演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706 / 7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最新观测结果
    牛之俊
    王敏
    孙汉荣
    孙建中
    游新兆
    甘卫军
    薛贵江
    郝晋新
    辛少华
    王永清
    王永祥
    李柏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5, (08) : 839 - 840
  • [2] 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活动块体模型
    王敏
    沈正康
    牛之俊
    张祖胜
    孙汉荣
    甘卫军
    王琪
    任群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3, (S1) : 21 - 32
  • [3] 兰州马衔山-兴隆山活动断裂系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机制
    袁道阳
    刘小凤
    郑文俊
    刘小龙
    刘百篪
    [J]. 中国地震, 2003, (02) : 23 - 29
  • [4]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邓起东
    张培震
    冉勇康
    杨晓平
    闵伟
    楚全芝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 1020 - 1030+1057
  • [5] 兰州庄浪河断裂带的新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
    袁道阳
    刘百篪
    张培震
    刘小凤
    才树华
    刘小龙
    [J]. 地震学报, 2002, (04) : 441 - 444+448
  • [6] 天景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水平活动强度的分时、分段研究
    柴炽章
    张维歧
    焦德成
    [J]. 中国地震, 1997, (01) : 37 - 44
  • [7] 青藏高原北部的第四纪断层运动
    赵国光
    [J]. 中国地震, 1996, (02) : 3 - 14
  • [8]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编著.海原活动断裂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