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诉讼调解制度完善研究

被引:9
作者
陈亚平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法学院 广东广州
关键词
诉讼调解制度; 庭前调解; 调审分离;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08.01.034
中图分类号
D925 [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诉讼调解制度虽饱受"东方经验"的赞誉,在法律实践、政治设计、文化引导、经济效益、社会效果等方面都有独到的作用,但在制度设计层面上的调审合一模式,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规定,赋予当事人反悔权等方面存在问题;在司法操作层面上也有程序法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片面强调调解结案率产生调解偏好、与法官必须保持中立的职业道德相悖等问题。因此,对其完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包括实行庭前调解、调审分离制度,取消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增强调解协议的执行力、取消当事人的反悔权,强化程序法实体法约束、提高调解效率等。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人民法院调解模式初探 [J].
郭善玲 .
价格月刊, 2006, (03) :39-39
[2]   法院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J].
石先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6) :54-59
[4]   我国调解制度的法律困境与出路选择 [J].
邢志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4, (05) :27-30
[5]   法院调解制度:检讨与重构 [J].
白洁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3) :43-46
[6]   试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 [J].
叶琪瑛 .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4, (03) :125-128
[8]   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 [J].
陈弘毅 .
现代法学, 2001, (03) :3-14
[9]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 [J].
李浩 .
法学研究, 1996, (04) :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