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夏季旱涝变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7
作者
刘晓冉 [1 ,2 ,3 ]
程炳岩 [1 ]
李国平 [4 ]
机构
[1] 重庆市气候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旱涝; 水汽输送; 异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51-2008年三峡库区范围内10个国家基本站的夏季降水资料,通过Z指数分析了三峡库区夏季旱涝的变化特征,确定出6个严重涝年(1954,1956,1980,1982,1983年和1998年)和6个严重旱年(1959,1966,1972,1976,2001年和2006年)。结合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的OLR资料,对严重旱涝年份的大气环流形势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旱涝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979年经历了由旱到涝的年代际转变;2001年后,三峡库区进入偏旱阶段。三峡库区夏季严重涝年和旱年环流形势存在显著差异,当100hPa南亚高压异常强大,500hPa高度距平场欧亚高纬度地区从自西向东呈"-+-"距平波列分布,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有持续性阻塞高压发展,西太平洋暖池对流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易偏南,三峡库区以南的西南水汽输送增强,使得三峡库区的水汽辐合增强,这种环流形势配合有利于三峡库区洪涝的发生,严重旱年则相反。
引用
收藏
页码:590 / 5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气候动力学引论.[M].李崇银编著;.气象出版社.2000,
[2]  
气候统计.[M].么枕生;丁裕国 编著.气象出版社.1990,
[3]   三峡库区21世纪气候变化的情景预估分析 [J].
刘晓冉 ;
杨茜 ;
程炳岩 ;
张天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1) :42-47
[4]   中国梅雨雨带年代际尺度上的北移及其原因 [J].
司东 ;
丁一汇 ;
柳艳菊 .
科学通报, 2010, 55 (01) :68-73
[5]   2000年以来江淮梅雨带北移的可能成因分析 [J].
胡娅敏 ;
丁一汇 .
气象, 2009, 35 (12) :37-43
[6]   2006年川渝伏旱同期环流场和水汽场异常特征分析 [J].
刘晓冉 ;
杨茜 ;
程炳岩 .
气象, 2009, 35 (08) :27-34
[7]   夏季青藏高原热源低频振荡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J].
王跃男 ;
陈隆勋 ;
何金海 ;
张博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4) :419-427
[8]   近几十年三峡库区主要气象灾害变化趋势 [J].
叶殿秀 ;
张强 ;
邹旭恺 ;
陈鲜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9, (03) :296-300
[9]   三峡库区局地气候变化 [J].
陈鲜艳 ;
张强 ;
叶殿秀 ;
廖要明 ;
祝昌汉 ;
邹旭恺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1) :47-51
[10]   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季节内振荡气候特征 [J].
王遵娅 ;
丁一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19 (06) :7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