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粒度组分变化的古环境应用

被引:33
作者
向荣
杨作升
郭志刚
Saito Y.
范德江
肖尚斌
陈木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3]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4] Tsukuba
[5] Ibaraki
[6] -
[7] Japan
关键词
东海泥质区;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东亚冬季风; 气候变化; 全新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2 [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根据标准偏差变化检出了B2孔含有4个粒度组分>65.6、65.6~10.5、10.5~1.3和<1.3μm,其中>65.6μm粗组分含量很低,主要是以底栖有孔虫为主的生源沉积.各组分平均粒径和粒度含量随孔深的变化显示了65.6~10.5μm组分在B2孔含量较高(21%30%),变化最明显,是该孔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粒度组分.研究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度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其变化恢复的近2ka来东亚冬季风变化和中国东部气候变化序列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65.6~10.5μm粒度组分可以作为东亚冬季风的替代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582 / 5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树轮记录的青海德令哈地区千年降水变化
    邵雪梅
    黄磊
    刘洪滨
    梁尔源
    方修琦
    王丽丽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 145 - 153
  • [2] 边缘海陆源物质中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初步分析
    孙有斌
    高抒
    李军
    [J]. 科学通报, 2003, (01) : 83 - 86
  • [3] 距今3ka来京东地区的古温度变化:石笋Mg/Sr记录
    马志邦
    夏明
    李红春
    顾德隆
    彭子成
    张兆峰
    陈玉舒
    [J]. 科学通报, 2002, (23) : 1829 - 1834
  • [4] 红原泥炭纤维素氧同位素指示的距今6ka温度变化
    徐海
    洪业汤
    林庆华
    洪冰
    姜洪波
    朱泳煊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2, (15) : 1181 - 1186
  • [5] 沉积物物源定量识别的非线性规划模型——以东海陆架北部表层沉积物物源识别为例
    范德江
    孙效功
    杨作升
    郭志刚
    [J]. 沉积学报, 2002, (01) : 30 - 33
  • [6] 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重建及初步分析
    葛全胜
    郑景云
    满志敏
    方修琦
    张丕远
    [J]. 地学前缘, 2002, (01) : 169 - 181
  • [7] 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异
    范德江
    杨作升
    王文正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1) : 62 - 66
  • [8] 前处理方法对北黄海沉积物粒度的影响
    孙有斌
    高抒
    鹿化煜
    [J]. 海洋与湖沼, 2001, (06) : 665 - 671
  • [9] 古环境中沉积物粒度组分分离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孙东怀
    安芷生
    苏瑞侠
    吴锡浩
    王苏民
    孙千里
    David Rea
    Jan Bloemendal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03) : 47 - 54
  • [10] 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输运的时空变化规律
    孙效功
    方明
    黄伟
    [J]. 海洋与湖沼, 2000, (06) : 581 - 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