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牛庄—六户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排烃通道及证据

被引:6
作者
张俊
庞雄奇
姜振学
陈冬霞
杜春国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初次运移; 裂缝; 干酪根有机网络; QGF-E; X-CT;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岩心和薄片镜下观测、包裹体荧光分析、扫描电镜、QGF-E和X-CT等技术对东营凹陷牛庄—六户洼陷沙河街组下亚段(简称沙三下)烃源岩的排烃通道进行了判识,结果表明:①源岩内部的裂缝(包括沿层理面的顺层裂缝、与层理面斜交的裂缝和成岩收缩缝)多被固体沥青所充填,且充填裂缝的方解石脉体中存在大量发亮黄色荧光的油包裹体,说明裂缝充当了源岩排烃的有效通道;②牛24、牛83等4口井的73块与烃源岩互层的薄层砂岩样品的QGF-E荧光强度值绝大多数大于120pc(约占分析样品总数的78.6%),仅少数样品的荧光强度小于40pc,说明大多数薄层砂岩充当了源岩内部烃类侧向排出的通道;③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X-CT扫描结果显示,Es3下烃源岩样品中干酪根网络分布连续,按照Hunt(1967)确定的有机质中烃类含量的下限标准(2.5%10%),高有机质丰度和转化率的Es3下烃源岩存在通过干酪根网络的排烃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65 / 270+290 +2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系列丛书.[M].金之钧;张一伟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李明诚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3]  
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胡见义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4]   X-CT扫描成像技术在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2储层为例 [J].
孙卫 ;
史成恩 ;
赵惊蛰 ;
赵蕾 .
地质学报, 2006, (05) :775-779+789
[5]   东营凹陷原油、储层吸附烃全扫描荧光特征与应用 [J].
李素梅 ;
庞雄奇 ;
刘可禹 ;
金之钧 .
地质学报, 2006, (03) :439-445
[6]   济阳坳陷古近系黑色页岩中纹层状方解石脉的成因探讨 [J].
王冠民 ;
任拥军 ;
钟建华 ;
马在平 ;
姜在兴 .
地质学报, 2005, (06) :834-838
[7]   东营凹陷富有机质烃源岩顺层微裂隙的发育与油气运移 [J].
刘庆 ;
张林晔 ;
沈忠民 ;
孔祥星 ;
王茹 .
地质论评, 2004, (06) :593-597+669
[8]   油气初次运移的地球化学效应及排烃类型 [J].
田世澄 ;
孙尚如 .
地球科学, 1990, (01) :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