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流域映秀—茂县段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4
作者
魏永明
魏显虎
陈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 航空遥感; 分布规律; 发展趋势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岷江流域映秀—茂县段极为严重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利用震后多期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并结合解译标志,快速、准确地分析研究区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对科学指导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1滑坡、崩塌及其过渡类型——崩滑为主要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占90%以上);2次生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在岷江两岸山坡,但在映秀—汶川段的发育程度和规模比汶川—茂县段大得多。研究区次生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地震形成的滑坡体趋于稳定,但解译的21个潜在滑坡体中部分已出现活动迹象,其中斗簇和沏底关2个潜在滑坡群更为明显,应对其进行遥感连续动态监测;2泥石流为研究区今后最主要的灾害类型,其中映秀—汶川段为最主要的发生地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遥感技术的“6·5”重庆武隆鸡尾山崩滑灾害特征及应急救援工程布置研究 [J].
聂洪峰 ;
童立强 ;
李建存 ;
郭兆成 ;
郑雄伟 ;
程洋 .
国土资源遥感, 2014, 26 (01) :115-121
[2]   喜马拉雅山地区大型泥石流遥感调查与发育特征研究 [J].
童立强 ;
聂洪峰 ;
李建存 ;
郭兆成 .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04) :104-112
[3]   地震滑坡灾害评估中地震影响因素的联合应用 [J].
王秀英 ;
聂高众 ;
马牧军 .
地震学报, 2012, 34 (01) :76-84
[4]   汶川地震灾区滑坡的成因及典型实例分析 [J].
董金玉 ;
杨国香 ;
杨继红 ;
王东 .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 32 (05) :10-13
[5]   面向对象的地质灾害信息提取——以汶川地震为例 [J].
彭立 ;
杨武年 ;
黎小东 ;
邵怀勇 ;
张敏 ;
曾涛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6 (02) :77-82
[6]   汶川地震滑坡崩塌的空间分布特征 [J].
陈晓利 ;
邓俭良 ;
冉洪流 .
地震地质, 2011, 33 (01) :191-202
[7]   汶川地震对映秀湾水电站地下厂房的震害影响及动力响应分析 [J].
张雨霆 ;
肖明 ;
李玉婕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S2) (S2) :3663-3671
[8]  
Relocation of the M8.0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its aftershock sequence[J]. HUANG Yuan, WU JianPing, ZHANG TianZhong & ZHANG DongNing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8(12)
[9]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2585-2592
[10]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J].
徐锡伟 ;
闻学泽 ;
叶建青 ;
马保起 ;
陈杰 ;
周荣军 ;
何宏林 ;
田勤俭 ;
何玉林 ;
王志才 ;
孙昭民 ;
冯希杰 ;
于贵华 ;
陈立春 ;
陈桂华 ;
于慎鄂 ;
冉勇康 ;
李细光 ;
李陈侠 ;
安艳芬 .
地震地质, 2008, (03) :59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