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油藏岩石润湿性评价实验研究

被引:19
作者
曹立迎 [1 ]
孙建芳 [1 ]
徐婷 [1 ]
曹丽丽 [1 ]
蔺高敏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润湿性; 渗吸; 采出程度; 自吸驱替方法; 影响因素;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4.04.021
中图分类号
TE311 [油气层物理];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为了明确碳酸盐岩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利用自吸驱替方法定量测定了碳酸盐岩岩心充分老化后的润湿性和渗吸采出程度以及蒸汽驱后岩心润湿性的变化,并通过相对渗透率法对碳酸盐岩储层岩石润湿性进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岩心呈亲油或者弱亲油的润湿特征,油藏渗流阻力较大,自吸采出程度低。岩石矿物组成及原油组分是润湿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高温蒸汽驱后碳酸盐岩岩心润湿指数变小,润湿性由强亲油—亲油向弱亲油方向转变。热采条件下岩心润湿性得以改善,共渗区含油饱和度由20.5%提高到37.0%,较之冷采提高了1.8倍;热采通过降粘、润湿改善等作用机理,驱油效率由29.7%提高至59.0%。润湿性的改变有利于提高油藏的采出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2+117 +1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稠油开发实验技术与应用.[M].张方礼等; 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   蒸汽驱对储层润湿性的影响 [J].
阳晓燕 ;
杨胜来 ;
李秀峦 ;
赵春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3) :87-89+93+117
[3]   沥青质与石英表面相互作用及润湿性改变机理 [J].
王业飞 ;
王所良 ;
徐怀民 ;
于维钊 ;
齐自远 ;
吕恒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4) :72-74+81+116
[4]   润湿性及其演变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 [J].
彭珏 ;
康毅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1) :72-76+116
[5]   油层润湿性反转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J].
姚凤英 ;
姚同玉 ;
李继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4) :76-78+116
[6]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3层储层润湿性变化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J].
吴素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72-74+108
[7]   油藏润湿性及其测定方法 [J].
吴志宏 ;
牟伯中 ;
王修林 ;
周嘉玺 ;
倪方天 .
油田化学, 2001, (01) :90-96
[8]   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J].
刘中云 ;
曾庆辉 ;
唐周怀 ;
张公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148-150
[9]   原油极性组分的吸附与储层润湿性及研究意义 [J].
李素梅 ;
张爱云 ;
王铁冠 .
地质科技情报, 1998, (04) :66-71
[10]   润湿性对岩石电性的影响 [J].
高楚桥 ;
章成广 ;
毛志强 .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8, (01) :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