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

被引:81
作者
琚晓燕 [1 ]
刘宣文 [2 ]
方晓义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 浙江传媒学院
关键词
青少年; 父母依恋; 同伴依恋; 自尊; 社会适应;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1.02.012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519个初、高中生施测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自尊(SES)、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以探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的现状,以及它们和自尊、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总体依恋质量较高。同伴的依恋质量高于父母依恋质量。(2)青少年的父母依恋在性别上没有差异;女生的同伴依恋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父母依恋的发展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初一年级最高,初三年级最低;同伴依恋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但未见显著差异。(3)父亲依恋对青少年的心理弹性预测力最强,母亲依恋对心理优势感预测力最强,同伴依恋对人际适应性预测力最强。这种影响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而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