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系统地位与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7
作者
胡锦矗
机构
[1] 四川师范学院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南充
关键词
大熊猫; 分类演化; 种群生态; 研究与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9.838 [食肉目];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熊猫分类的争论已持续了 13 0年。自 1984~ 1985年O’Brien进行蛋白质分子与DNA系列的研究后 ,到 90年代 ,多数西方学者都同意大熊猫隶属于熊科的观点。但在中国 ,多数学者从生物学的不同学科和水平 ,尤其在从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 ,坚持把大熊猫独立为一科。 1989年邱占祥等研究了云南中新世大熊猫的祖先化石以后 ,1993年黄万波又研究了大熊猫的颅骨、下颌骨及牙齿 ,进一步论证早在中新世晚期 ,始熊猫 (Ailurarctos)与始熊 (Ursavus)就开始并行发展 ,前者发展为现生的大熊猫 ,后者发展为真熊 ,即今熊科中的各种熊。本文从种群数量、特征、增长与波动、遗传多样性和生存分析等 5个方面 ,对近 2 0年来大熊猫的种群生态的研究与进展进行了的概括 ,同时提出并讨论了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21]   大熊猫线粒体DNA的九种限制酶图谱 [J].
张亚平 ;
陈欣 ;
施立明 .
动物学研究, 1991, (02) :209-214
[22]   扫描电镜分析牙齿釉质结构方法的讨论 [J].
欧阳涟 ;
黄万波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1, (02) :143-151+169
[23]   云南禄丰晚中新世的大熊猫祖先化石 [J].
邱占祥 ;
祁国琴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9, (03) :153-169+237
[24]   应用兔抗大熊猫免疫球蛋白G血清探讨大熊猫的分类地位 [J].
王希成 ;
陈显川 ;
蒋五玲 ;
郑昌学 ;
郑锦章 ;
叶掬群 .
兽类学报, 1989, (02) :94-97+157
[25]   由大熊猫的年龄结构看其种群发展趋势 [J].
夏武平 ;
胡锦矗 .
兽类学报, 1989, (02) :87-93
[26]   野生大熊猫生命表初编 [J].
魏辅文 ;
胡锦矗 ;
许光瓒 ;
江明道 ;
邓启涛 ;
钟肇敏 .
兽类学报, 1989, (02) :81-86+160
[27]   二十年内大熊猫在甘肃省的地理分布变迁 [J].
马国瑶 .
兽类学报, 1988, (03) :234-198
[28]   利用大熊猫牙齿进行年龄鉴定的制片技术 [J].
许光瓒 ;
魏辅文 .
南充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02) :114-117
[29]  
小熊猫、黑熊、狗与大熊猫乳酸脱氢酶同工酶M4一级结构比较研究[J]. 梁宋平,张龙翔.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8(03)
[30]   从野外大熊猫的粪便估计年龄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J].
胡锦矗 .
兽类学报, 1987, (02)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