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主权归属与《马关条约》的演进解释问题

被引:5
作者
张卫彬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2]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演进解释; 附属岛屿; 钓鱼岛;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5.01.002
中图分类号
D823 [边界问题]; D993.8 [条约法];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中日钓鱼岛之争涉及《马关条约》第2条第2款"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解释问题。对于该术语地理表达的含义,两国政府及民间人士依赖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2条之规定,并结合在实践中生成并发展而来的演进解释方式对其内涵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实际上,经由国际法庭确立的"一般规则"之实践路径进行考察,历史文献记载及持续、适度有效的行政管辖有力证明钓鱼岛作为台湾附属岛屿的这一史实,因而只能采取静态解释方法而非演进解释方法。同时,也不存在采取演进解释的原始意图和嗣后合意。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钓鱼诸岛主权归属与条约法的适用 [J].
黄世席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3, 30 (04) :17-29
[2]   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钓鱼岛领土主权纷争 [J].
管建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12) :123-137+208
[3]   牢记马关遗恨 努力振兴中华 [J].
张海鹏 .
台湾研究, 1995, (03) :3-4
[4]  
钓鱼岛正名[M]. 昆仑出版社 , 鞠德源著, 2006
[5]  
钓鱼岛[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日)井上清著, 1997
[6]  
Interpreting a geographical expression in a nineteenth century cession treaty and the Senkaku/Diaoyu Islands dispute[J] . Erdem Denk.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and Coastal Law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