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181
作者
马永生 [1 ]
蔡勋育 [1 ]
赵培荣 [1 ,2 ]
罗毅 [1 ,2 ]
张学丰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北京大学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中型气田; 深层超深层; 山前带; 区域性不整合; 勘探领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地区。经过50多年的工业性勘探开发,发现了27个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超100×108m3产能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勘探及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主要集中分布在二叠系和三叠系,以孔隙型、裂缝—孔隙型气藏为主,并已形成了几个大型气田群。认识创新、思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四川盆地勘探发展的关键。通过总结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了盆地勘探发展的方向,指出川东及川西的深层超深层、川东及川中陆相中浅层、山前带、嘉陵江组鲕滩和大型区域不整合等是下步勘探的重点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中国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朱光有
    张水昌
    [J].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 793 - 802
  • [2] 高海拔与超深地层石油地质若干问题
    胡见义
    吴因业
    张静
    [J]. 石油学报, 2009, 30 (02) : 159 - 167
  • [3] 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
    牟传龙
    马永生
    谭钦银
    余谦
    王瑞华
    [J]. 地质学报, 2007, (06) : 820 - 826
  • [4]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张水昌
    朱光有
    [J]. 石油学报, 2006, (05) : 1 - 8
  • [5]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期沉积特征与沉积格局
    马永生
    牟传龙
    郭旭升
    谭钦银
    余谦
    [J]. 地质论评, 2006, (01) : 25 - 29+153
  • [6]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马永生
    蔡勋育
    李国雄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858 - 865
  • [7]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马永生
    郭旭升
    郭彤楼
    黄锐
    蔡勋育
    李国雄
    [J]. 地质论评, 2005, (04) : 477 - 480
  • [8] 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蔡勋育
    马永生
    李国雄
    黄仁春
    [J].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1) : 43 - 45
  • [9]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历史回顾及展望
    张健
    张奇
    [J].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 3 - 7
  • [10]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灰岩黑色沥青与油气勘探
    黄籍中
    冉隆辉
    [J]. 石油学报, 1989, (01) : 27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