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新编重磁异常图及构造解释研究

被引:5
作者
吴其反
路凤香
王懋基
程建平
刘桂林
机构
[1]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2] 中国地质大学
[3]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4]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
[5] 北京
[6] 湖北武汉
关键词
区域重磁场; 归州-丹东隐伏断裂; 郯庐断裂; 苏鲁高压变质岩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8 [地磁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新编 1∶10 0万航磁和重力资料经过处理后 ,清楚地反映了郯庐断裂的分布和苏鲁地区变质岩带的分布 ,并且 ,还显示出沿北纬 4 0°方向经归州、岫岩南侧至丹东 ,在研究区内长约 2 6 0km的线性航磁异常 ,南北两侧重力异常特征也截然不同 ,笔者初步认为这是一条隐伏断裂。地球物理场的特征表明 ,其切割深度与郯庐断裂相当 ,共同构建起中国东部的构造格架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苏鲁地区地壳深部太古代残留岩片:来自航磁资料的证据 [J].
吴其反 ;
路凤香 ;
刘庆生 ;
郑建平 ;
王懋基 ;
吴文鹂 .
科学通报, 2003, (04) :395-399
[2]   苏北大陆科学钻探靶区岩石物理性质 [J].
余钦范 ;
郭友钊 ;
孟小红 ;
姚长利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1) :93-100
[3]   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性质及其意义 [J].
姚正煦 ;
周伏洪 ;
薛典军 ;
刘振军 ;
张永军 .
物探与化探, 2001, (04) :241-252
[4]   中国超高压变质岩十五年研究进展 [J].
王清晨 .
地球学报, 2001, (01) :11-16
[5]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最新进展 [J].
从柏林 ;
王清晨 .
科学通报, 1999, (11) :1127-1141
[6]   郯城-涟水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J].
杨文采 ;
胡振远 ;
程振炎 ;
倪诚昌 ;
白金 ;
方慧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2) :206-217
[7]  
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J]. 万天丰,朱鸿,赵磊,林建平,程捷,陈进.现代地质. 1996(02)
[8]   论中国大陆基底构造 [J].
袁学诚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4) :448-459
[9]   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 [J].
徐嘉炜 ;
马国锋 .
地质论评, 1992, (04) :316-324
[10]   扬子板块北缘的大型深层滑脱构造及动力学分析 [J].
许志琴 .
中国区域地质, 1987, (04) :28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