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关系
被引:13
作者:

索书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钟增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周汉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游振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看丰沟;
香坊沟;
中国中央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作用;
深俯冲;
榴辉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至少发育两个超高压变质带,一个是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为早古生代(500~400 Ma),代表扬子与中朝克拉通间的深俯冲和碰撞带;另一个是研究程度较高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峰期变质年龄主体是三叠纪(250~220 Ma),代表扬子克拉通内部的陆内大陆深俯冲和碰撞带。对东秦岭看丰沟及香坊沟的变质岩片详细岩石学和构造学研究以及先期造山带尺度的构造、岩石和年代学研究资料分析证明,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向东不能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的任一部分相连,包括南大别和西北大别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岩石。相反,大别-苏鲁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带,向西经桐柏山,横过南襄盆地延伸到南秦岭的西峡及商南一带。仅在东秦岭-大别山范围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位于南丹断裂系南北两侧,沿造山带近平行延展,之间被一系列以断裂或剪切带为边界的岩石构造岩片相隔,不能构成横贯中国中部统一的巨型超高压变质带。任何有关中国中央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均应考虑其内部发育两个时代和功能不同的超高压变质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J]. 地学前缘, 2002, (04) : 257 - 265王清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确定及其意义[J]. 地学前缘, 2002, (04) : 273 - 283杨巍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华中构造力学研究中心,湖北武汉,北京,湖北武汉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秦岭发现金刚石:横贯中国中部巨型超高压变质带新证据及古生代和中生代两期深俯冲作用的识别[J]. 地质学报, 2002, (04) : 484 - 49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裴先治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史仁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吴才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张建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李海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孟繁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戎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 [4] 桐柏—大别—苏鲁UHP和HP变质带的结构及流变学演化[J]. 地球科学, 2002, (05) : 549 - 557索书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韦必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张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周汉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大别山英山和熊店榴辉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J]. 地球科学, 2002, (05) : 558 - 564高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凌文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NealJ.Mc Naughton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张本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泽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索书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6] 大别山菖蒲—碧溪岭地区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岩和有关岩石的岩石类型及其原岩性质[J]. 地质学报, 2002, (01) : 1 - 13+145程裕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庄育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天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简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7] 阿尔金榴辉岩中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J]. 科学通报, 2002, (03) : 231 - 234张建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经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孟繁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宋述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史仁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8] 桐柏山高压变质带及其区域构造型式[J]. 地球科学, 2001, (06) : 551 - 559索书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周汉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发现典型超高压矿物——柯石英[J]. 地质学报, 2001, (02) : 175 - 17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宋述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吴才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建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万渝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邱海峻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福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伸展构造格架及其动力学意义[J]. 地质学报, 2001, (01) : 14 - 24索书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游振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