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万常德市幅构造-沉积地貌类型划分及其对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的启示

被引:19
作者
柏道远 [1 ]
李送文 [2 ]
周柯军 [1 ]
马铁球 [1 ]
王先辉 [1 ]
彭云益 [1 ]
李纲 [1 ]
机构
[1]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2] 湖南省地勘局队
关键词
江汉—洞庭盆地; 1∶25万常德市幅; 构造-沉积地貌类型; 地理环境; 第四纪地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1:25万常德市幅自西向东跨武陵隆起和江汉—洞庭盆地,具复杂的第四纪隆-凹构造格局。以详细地表调查和大量第四系钻孔资料为基础,以第四纪构造活动、沉积作用以及现今地势高低和地貌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对1∶25万常德市幅进行了构造-沉积地貌类型的划分与编图。构造-沉积地貌类型是以第四纪地质作用为依据对传统地貌类型和地貌单元所作的分解和细化。研究区共厘定出抬升剥蚀中低山(Ⅰ)、抬升剥蚀丘陵(Ⅱ)、沉积-抬蚀丘陵(Ⅲ)、沉积-抬蚀岗状平原(Ⅳ)、残坡积岗状平原(Ⅴ)、孤山(Ⅵ)、沉降沉积-抬蚀岗状平原(Ⅶ)、沉降沉积-抬升波状平原(Ⅷ)、稳定沉积低平原(Ⅸ)、沉降沉积低平原(Ⅹ)等10种构造-沉积地貌类型。详细的解析表明,不同构造-沉积地貌类型的地表高程、第四纪地壳升降特征、风化剥蚀和沉积作用等各具特征。构造-沉积地貌类型的划分及其地貌图的编制,不仅反映出地表地理环境暨地貌特征,同时提供了直观表达不同地区第四纪地层、构造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与环境演化过程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和深化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80 / 29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第四纪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西缘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J].
柏道远 ;
李长安 ;
马铁球 ;
王先辉 ;
陈渡平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 32 (02) :120-129
[2]   洞庭盆地两护村孔重矿物特征及其对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变的响应 [J].
柏道远 ;
李长安 ;
陈渡平 ;
周柯军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彭云益 ;
李纲 .
地质论评, 2010, 56 (02) :246-260
[3]   第四纪洞庭盆地澧县凹陷构造活动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J].
柏道远 ;
李长安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彭云益 .
地球学报, 2010, 31 (01) :43-55
[4]   第四纪洞庭盆地沅江凹陷东缘鹿角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研究 [J].
柏道远 ;
周柯军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彭云益 ;
李纲 ;
陈渡平 .
地质力学学报, 2009, 15 (04) :409-420
[5]   洞庭湖古湖滨砾石层的发现及意义 [J].
李长安 ;
张玉芬 ;
皮建高 ;
莫多闻 ;
张国良 .
第四纪研究, 2006, (03) :491-492
[6]   近50年来江汉湖群水域演化定量研究 [J].
邓宏兵 ;
蔡述明 ;
杜耘 ;
薛怀平 ;
魏显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2) :244-248
[7]   洞庭湖湿地景观破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J].
袁正科 ;
李星照 ;
田大伦 ;
袁穗波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6, (01) :109-116
[8]   江汉平原湿地功能下降与洪涝灾害关系分析 [J].
吴秀芹 ;
龙花楼 ;
高吉喜 ;
潘英姿 .
生态环境, 2005, (06) :884-889
[9]   近50年来洞庭湖区的内湖变化 [J].
黄群 ;
姜加虎 .
湖泊科学, 2005, (03) :202-206
[10]   洞庭湖区构造沉降特征及监测方案 [J].
皮建高 ;
潘晟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 (01)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