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盆地两护村孔重矿物特征及其对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变的响应

被引:22
作者
柏道远 [1 ,2 ]
李长安 [2 ]
陈渡平 [1 ]
周柯军 [1 ]
马铁球 [1 ]
王先辉 [1 ]
彭云益 [1 ]
李纲 [1 ]
机构
[1]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第四纪; 洞庭盆地南部; 重矿物特征; 构造活动; 环境演变;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0.02.009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第四纪洞庭盆地主体自西向东分为安乡凹陷、赤山隆起和沅江凹陷等3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安乡凹陷东南部两护村新施工揭穿第四系的ZKC1孔,其地层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早期—中期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以及全新统等。对钻孔岩芯进行了系统的重矿物分析,进而根据特征重矿物来源和含量变化,结合钻孔岩性和岩相变化以及区域地质和地理背景,探讨洞庭盆地南部早—中更新世沉积环境暨河湖变迁以及构造沉降过程。研究表明,洞庭盆地存在幕式断陷活动,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末期和中更新世中—后期等3个时期强烈断陷沉降,相对湖平面上升,来源于盆地南缘中段的资江河水部分向西注入安乡凹陷,导致ZKC1孔华田组下段下部、汨罗组顶部、洞庭湖组上段等相应层位中的锆石、金红石、锐钛矿和菱铁矿等(主要来源于资江流域)含量显著增高。其它时期断陷作用较弱,河湖水位低,沅水和资江分别沿其主水道于赤山隆起西侧和东侧向北汇入长江,导致ZKC1孔相应沉积层位中锆石、金红石、锐钛矿和菱铁矿的含量明显偏低。对重矿物特征指数变化与孢粉和化学蚀变指数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暗示上述3次相对湖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不是降水增加,而是构造沉降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246 / 26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华容隆起及周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与演化 [J].
柏道远 ;
吴能杰 ;
李长安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彭云益 ;
李纲 ;
陈渡平 .
中国地质, 2010, 37 (05) :1243-1256
[2]   第四纪洞庭盆地赤山隆起与安乡凹陷升降运动的沉积记录 [J].
柏道远 ;
李长安 ;
周柯军 ;
陈渡平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彭云益 ;
李纲 .
沉积学报, 2010, 28 (04) :645-658
[3]   第四纪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西缘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J].
柏道远 ;
李长安 ;
马铁球 ;
王先辉 ;
陈渡平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 32 (02) :120-129
[4]   1∶25万常德市幅构造-沉积地貌类型划分及其对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的启示 [J].
柏道远 ;
李送文 ;
周柯军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彭云益 ;
李纲 .
中国地质, 2010, 37 (02) :280-297
[5]   第四纪华容隆起构造活动、成因及动力机制 [J].
柏道远 ;
李长安 ;
王先辉 ;
周柯军 ;
马铁球 ;
彭云益 ;
李纲 ;
陈渡平 .
地质科学, 2010, 45 (02) :411-427
[6]   第四纪洞庭盆地澧县凹陷构造活动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J].
柏道远 ;
李长安 ;
王先辉 ;
马铁球 ;
彭云益 .
地球学报, 2010, 31 (01) :43-55
[7]   第四纪洞庭盆地沅江凹陷东缘鹿角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研究 [J].
柏道远 ;
周柯军 ;
马铁球 ;
王先辉 ;
彭云益 ;
李纲 ;
陈渡平 .
地质力学学报, 2009, 15 (04) :409-420
[8]   江汉平原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对三峡贯通的指示 [J].
康春国 ;
李长安 ;
王节涛 ;
邵磊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9, 34 (03) :419-427
[9]   长江水系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及其示踪意义 [J].
王中波 ;
杨守业 ;
李萍 ;
李从先 ;
蔡进功 .
沉积学报, 2006, (04) :570-578
[10]   江汉平原9.0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来自江陵剖面沉积物记录 [J].
谢远云 ;
李长安 ;
王秋良 ;
殷鸿福 .
地理科学, 2006, (02) :2199-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