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与鄂尔多斯盆地改造

被引:111
作者
张岳桥 [1 ]
廖昌珍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改造; 晚中生代—新生代; 构造体制转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叠加在华北古生代克拉通台地之上的中生代大型陆内盆地。晚中生代—新生代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改造阶段,区域构造体制经历了重大转换,在盆地周缘形成不同方向和不同样式的构造带。其中发生在中、晚侏罗世时期的燕山运动主幕,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定型和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期构造变动导致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挤压逆冲构造带的形成。早白垩世时期,对区域构造应力体制转换的响应,鄂尔多斯盆地处于弱引张构造环境,引张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南缘地带,六盘山古地堑发育。新生代时期,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形成一系列地堑盆地。晚中新世或上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时期,受到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和向东构造挤出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六盘山褶皱带快速崛起,而在盆地的其他周边地带则发生引张变形和地块差异性升降。最后,笔者论述了不同构造应力体制下盆地的改造作用,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研究中的一些基础地质构造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4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31]   离石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 [J].
白玉宝,孙冬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1) :77-80
[32]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 [J].
张泓 .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6, (01) :87-92
[33]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研究 [J].
任战利 .
石油学报, 1996, (01) :17-24
[34]   鄂尔多斯聚煤盆地的形成及构造环境 [J].
张泓,白清昭,张笑薇,高选政,何宗莲,李恒堂,吕志发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5, (03) :1-9
[35]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地热史 [J].
任战利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3) :339-349
[36]   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 [J].
赵越,杨振宇,马醒华 .
地质科学, 1994, (02) :10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