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气深埋藏-强改造独特地质作用

被引:125
作者
刘树根 [1 ]
邓宾 [1 ]
钟勇 [2 ]
冉波 [1 ]
雍自权 [1 ]
孙玮 [1 ]
杨迪 [1 ]
姜磊 [1 ]
叶玥豪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关键词
深埋藏; 强隆升; 强变形; 下古生界; 页岩气; 四川盆地;
D O I
10.13745/j.esf.2016.01.00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盆地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部位,盆地及其周缘海相、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体系下的深埋藏(高演化)、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强改造作用过程。这是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页岩与北美页岩气产层在地质特征和演化上的最大不同。晚白垩世以来四川盆地多阶段性隆升过程致使地表普遍具有1 000~4 000m剥蚀厚度。地表差异性剥蚀幅度与陆相地层沉积厚度共同控制着其下伏地层的古埋深。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界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界古埋深分别大于6 500m和9 000m,等深线总体呈NE-SW展布,且二者底界埋深均具有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龙马溪组底界古埋深最浅处位于盆地南缘宜宾南绥江地区(约6 000m),最大埋深处为川北地区(约9 000m),古埋深分别向盆地东南缘和北缘明显加深,且盆地中央具有明显的NE-SW向展布低值或浅埋深带,即绥江—宜宾—泸州地区和达州—巴中地区。牛蹄塘组底界古埋深特征与现今埋深特征总体相似,最大埋深处位于川西-川北前陆盆地(古埋深大于11 000m);最小古埋深处位于川中—川西南宜宾—自贡—遂宁一带(古埋深小于8 000m)。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页岩深埋藏与其高演化具有密切相关性。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热成熟度Ro值普遍大于2.4%和2.8%,与其古埋深相似均具有由盆地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小的趋势。强隆升、强剥蚀和强变形作用致使下古生界页岩经历强改造作用,具有动态的应力-应变、温度和压力变化特征,及其保存条件有效性的动态调整。四川盆地及其周缘现今钻探成果揭示差异性埋藏-隆升剥蚀-构造变形作用对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与分布具有较大的控制作用。因此,我国南方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地质研究,不仅与北美一样,研究常规油气的优质烃源岩如何转化为非常规页岩气的优质储层,而且还须探讨在强改造作用下页岩气优质储层如何才能成为具商业价值的页岩气产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1]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的差异聚集分布及其主控因素 [J].
刘树根 ;
孙玮 ;
赵异华 ;
王国芝 ;
宋林珂 ;
邓宾 ;
梁锋 ;
宋金民 .
天然气工业, 2015, 35 (01) :10-23
[2]   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 [J].
董大忠 ;
高世葵 ;
黄金亮 ;
管全中 ;
王淑芳 ;
王玉满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12) :1-15
[3]   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J].
刘树根 ;
宋金民 ;
赵异华 ;
钟勇 ;
宋林珂 ;
田艳红 ;
梁锋 ;
尹柯惟 ;
李俊良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1 (06) :657-670
[4]   中、上扬子白垩纪以来的剥蚀过程及构造意义——低温年代学数据约束 [J].
石红才 ;
施小斌 .
地球物理学报, 2014, 57 (08) :2608-2619
[5]   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储层微观类型与特征及其对含气量的影响 [J].
聂海宽 ;
边瑞康 ;
张培先 ;
高波 .
地学前缘, 2014, 21 (04) :331-343
[6]   四川盆地东南缘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及其主控因素 [J].
胡东风 ;
张汉荣 ;
倪楷 ;
余光春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6) :17-23
[7]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以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J].
郭旭升 ;
胡东风 ;
文治东 ;
刘若冰 .
中国地质, 2014, 41 (03) :893-901
[8]   页岩气储层研究新进展 [J].
蒲泊伶 ;
董大忠 ;
牛嘉玉 ;
王玉满 ;
黄金亮 .
地质科技情报, 2014, 33 (02) :98-104
[9]   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基本特征研究——以贵州丹寨南皋剖面为例 [J].
罗超 ;
刘树根 ;
孙玮 ;
冉波 ;
雍自权 ;
杨迪 ;
张旋 ;
王世玉 ;
叶玥豪 ;
邓宾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 25 (03) :453-470
[10]   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形成与富集高产模式 [J].
郭彤楼 ;
张汉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41 (01)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