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

被引:36
作者
黄辉
舒乃秋
李自品
李玲
裴春明
机构
[1]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机与控制研究所
关键词
特征量; 信息融合; 人工神经网络; D-S证据理论;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7.16.004
中图分类号
TM712 [电力系统稳定];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应用信息融合技术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进行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模型”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采用该方法可以综合来自电网和发电机的多个信息源对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进行判别。首先,选取能迅速反映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特征量,如功角、加速度、转子动能等,进行像素级融合。然后,将这些特征量划分为时间和空间2个征兆域,并分别输入至设定的3个子神经网络进行特征级融合。最后,将特征级融合的输出作为决策级融合的输入,利用D-S证据理论实现时间域和空间域的决策级融合,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的可靠性。利用中国版BPA暂态稳定程序和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软件,对7机24节点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较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估方法更为快速、准确。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多输入特征融合的组合支持向量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 [J].
马骞 ;
杨以涵 ;
刘文颖 ;
齐郑 ;
郭金智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06) :20-26
[2]   基于多分辨率小波网络-BP神经网络-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模型的直流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J].
李冬辉 ;
周巍巍 .
电网技术, 2004, (24) :16-20
[3]   基于神经网络D-S证据理论的汽轮机转子融合诊断系统研究 [J].
谢春丽 ;
夏虹 ;
刘永阔 .
应用科技, 2004, (07) :56-58
[4]   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 [J].
许涛 ;
贺仁睦 ;
王鹏 ;
徐东杰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11) :55-59
[5]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时紧急控制的研究 [J].
滕林 ;
刘万顺 ;
貟志皓 ;
李贵存 ;
俞波 ;
滕云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01) :65-70
[6]   暂态稳定仿真的综合人工智能方法 [J].
戴仁昶 ;
张伯明 ;
戚其荟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12) :2-6
[7]   全局暂态功角测量研究及动态模拟实验 [J].
钟志安 ;
程林 ;
孙元章 ;
彭疆南 ;
崔沅 ;
张剑云 ;
黎雄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 (16) :16-21
[8]   基于Tabu搜索技术的暂态稳定分类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选择 [J].
顾雪平 ;
张文朝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07) :66-70
[9]   数字电力系统(DPS) [J].
卢强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 (09) :1-4
[10]   基于神经网络暂态稳定评估方法的一种新思路 [J].
顾雪平 ;
曹绍杰 ;
张文勤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0, (04) :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