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研究附视频

被引:26
作者
栗云召 [1 ,2 ]
于君宝 [1 ]
韩广轩 [1 ]
王永丽 [1 ,2 ]
张志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滨海湿地生态实验室,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海岸线变化; 遥感; 面积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7.1 [海岸地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黄河三角洲的Landsat TM/ETM+影像(1989~2009年)为数据源,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河三角洲的岸线与面积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989年以来,黄河三角洲的岸线形状及长度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北部的刁口河流路区岸线向内陆蚀退明显;清水沟流路区的岸线整体向海域推进,部分区域有蚀退现象;神仙沟流路区主要为人工海堤,岸线变化不大。黄河三角洲的整体面积在1989~2009年处于增加中,但2006~2009年,面积变化为负值。从淤蚀情况来看,1989~2009年,黄河三角洲的淤蚀强度经历了"和缓-剧烈"的过程。这说明20年来黄河三角洲整体上处于增长发育中,但2006年后三角洲整体上呈现蚀退现象,同时黄河三角洲的淤蚀情况变得比以往更剧烈,意味着更强的海陆交汇作用和岸线变化。黄河的入海流路、水沙量、降水量等是影响三角洲岸线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人工堤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海岸线的稳定。对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区域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近60年黄河水沙变化过程及其对三角洲的影响 [J].
彭俊 ;
陈沈良 .
地理学报, 2009, 64 (11) :1353-1362
[2]   1951年以来黄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分析 [J].
杨特群 ;
饶素秋 ;
陈冬伶 .
人民黄河, 2009, 31 (10) :76-77
[3]   1950-2007年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 [J].
樊辉 ;
刘艳霞 ;
黄海军 .
泥沙研究, 2009, (05) :9-16
[4]   基于遥感技术的大亚湾海岸线的变迁研究 [J].
于杰 ;
杜飞雁 ;
陈国宝 ;
黄洪辉 ;
李永振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9, 24 (04) :512-516
[5]   基于遥感影像提取海岸线方法的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地区黄河口段和刁口段海岸为例 [J].
樊彦国 ;
张淑芹 ;
侯春玲 ;
张磊 .
遥感信息, 2009, (04) :67-70+74
[6]   基于遥感和GIS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岸线变迁及发育演变研究 [J].
薛允传 ;
马圣媛 ;
周成虎 .
海洋科学, 2009, 33 (05) :36-40
[7]   遥感技术提取海岸线的研究进展 [J].
严海兵 ;
李秉柏 ;
陈敏东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1) :101-105
[8]   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的生态位 [J].
贺强 ;
崔保山 ;
赵欣胜 ;
付华龄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5) :969-975
[9]   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对夏季风强度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J].
许炯心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 (05) :88-94
[10]   近、现代黄河尾闾摆动及其亚三角洲体发育的景观信息图谱特征 [J].
叶庆华 ;
陈沈良 ;
黄翀 ;
薛允传 ;
田国良 ;
陈述彭 ;
石亚男 ;
刘庆生 ;
刘高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1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