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密货币财产属性的司法认定——以金融法与民商法的二维区分为视角

被引:22
作者
许多奇
蔡奇翰
机构
[1] 复旦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加密货币; 财产属性; 民商法; 金融法; 公共利益;
D O I
10.19916/j.cnki.cn31-2011/d.20210722.004
中图分类号
D922.28 [金融法]; D923.99 [商法(总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5 ;
摘要
近期,加密货币价格的大起大落引起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如何防范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不仅成为监管的首要宗旨,也成为司法的重要考量因素。加密货币治理天然兼具私法属性和公法属性,只注重私法中的财产属性,无法关照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及各方权益;而过于重视以"公共利益"形式出现的金融秩序,则可能导致当事人的合同自由与财产权丧失有效的法律保护,这在司法裁判中频繁出现的加密货币合同效力及其可兑换性问题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在司法裁判中,区分民商法与金融法两个维度,更有利于厘清加密货币的财产属性。当私主体的风险仅限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时,应从民商法的角度,肯定加密货币的财产属性;而当私主体交易的风险可能向金融市场传递时,则应当从金融法的角度,认定其为金融商品或货币资产属性,否认交易的有效性并限制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可兑换性。其中,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交易的数额和频率、交易对象的特定性是判断金融风险是否传导的界分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0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解释路径 [J].
高郦梅 .
清华法学, 2021, 15 (03) :179-193
[2]   论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协同治理机制 [J].
鲁篱 .
中国法学, 2021, (02) :189-206
[3]   数字货币的属性界定:法律和会计交叉研究的视角 [J].
李敏 .
法学评论, 2021, 39 (02) :107-120
[5]   《民法典》下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及其可继承性辨识 [J].
李珊珊 ;
黄忠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 36 (01) :108-117
[6]   “金融安全”的司法表达 [J].
黄韬 .
法学家, 2020, (04) :68-82+193
[7]   合同自由与分配正义 [J].
许德风 .
中外法学, 2020, 32 (04) :973-1000
[8]   加密数字货币的定性困境与间接监管出路 [J].
许多奇 ;
肖凯 .
中国应用法学, 2020, (03) :25-43
[9]   加密货币的法律属性与监管框架——以比较研究为视角 [J].
漆彤 ;
卓峻帆 .
财经法学, 2019, (04) :126-141
[10]  
股东账簿查阅权不正当目的之认定——比例原则的适用[J]. 李蒙娜.金融法苑.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