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变的流域水环境响应研究——以社渎港流域为例

被引:13
作者
赵小风 [1 ,2 ]
黄贤金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环境地理研究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水环境; 产业结构; 社渎港;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2010.01.004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以太湖15个入湖河流之一的社渎港为研究对象,利用社渎港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调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社渎港流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诊断,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工业污染总体上得到了较好控制,其中屺亭街道的工业污染排放最为严重;城乡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是研究区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城乡生活污染对COD和氨氮入河量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46.59%和60.55%,农业面源污染对TN和TP入河量的贡献率突出,分别为64.05%和76.50%;研究区产业结构与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参照标准)的Hamming贴近度从2001年的0.83下降到2007年的0.77,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不合理程度逐渐加剧;研究区第一产业对TN和TP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三产业对氨氮和COD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减轻研究区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应为降低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及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比例。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3+19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太湖梅梁湾与五里湖沉积物活性硫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J].
尹洪斌 ;
范成新 ;
丁士明 ;
张路 ;
李宝 ;
刘喜波 .
环境科学, 2008, (07) :1791-1796
[2]   太湖北部湖区COD浓度空间分布及与其它要素的相关性研究 [J].
张运林 ;
杨龙元 ;
秦伯强 ;
高光 ;
罗潋葱 ;
朱广伟 ;
刘明亮 .
环境科学, 2008, (06) :1457-1462
[3]   非点源污染模型参数数字化及不确定性研究进展 [J].
郑丽波 ;
桂新安 ;
王少平 ;
俞立中 ;
杨海真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 (05) :69-73
[4]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面源污染模拟影响分析 [J].
李丹 ;
薛联青 ;
郝振纯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 (03) :4-7
[5]   生物强化技术改善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的研究 [J].
詹旭 ;
吕锡武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7, (06) :801-805
[6]   厌氧滤床-接触氧化工艺净化槽处理太湖流域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研究 [J].
高蓉菁 ;
闵毅梅 .
环境工程学报, 2007, (11) :59-63
[7]   太湖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氮素入湖量模拟研究 [J].
李恒鹏 ;
杨桂山 ;
黄文钰 ;
李兆富 ;
金洋 .
土壤学报, 2007, (06) :1063-1069
[8]   太湖地区稻季的氮素径流损失研究 [J].
田玉华 ;
尹斌 ;
贺发云 ;
张启明 ;
朱兆良 .
土壤学报, 2007, (06) :1070-1075
[9]   太湖沉积物理化性质及营养盐的时空变化 [J].
赵兴青 ;
杨柳燕 ;
于振洋 ;
樊启慧 ;
詹忠 ;
肖元庚 ;
尹大强 ;
秦伯强 .
湖泊科学, 2007, (06) :698-704
[10]   从国际治湖经验探讨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 [J].
虞孝感 ;
Josef Nipper ;
燕乃玲 .
地理学报, 2007, (09) :8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