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国际法的强国

被引:37
作者
何志鹏
机构
[1] " 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2] 吉林大学法学院、公共外交学院
关键词
国际法; 中国; 强国; 理论; 实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9 [国际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走向国际法的强国是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的共同表现和基本经验。国际法的大国包括理论、实践、人才和教育四个方面的指向。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以及中国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经济大国的现实要求促动着中国成为国际法的强国。由于文化和历史的原因,中国在相当长时间都不是国际法的强国,这种情况亟需改变,而且也初步具备了改变的能力。如果能够树立起国际法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重要地位的观念、提升中国国际法的教育水平、构建起实践导向的国际法研究机制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法实践能力,中国成为国际法强国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6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   中国国际法发展之新思路 [J].
罗国强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2 (04) :35-40
[3]   国际法治何以必要——基于实践与理论的阐释 [J].
何志鹏 .
当代法学, 2014, 28 (02) :134-146
[4]   论中国国际法心态的构成因素 [J].
何志鹏 .
法学评论, 2014, 32 (01) :82-91
[5]   论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法的新发展与新挑战 [J].
余敏友 .
理论月刊 , 2012, (04) :5-12+1
[6]   软硬实力与中国对国际法的影响 [J].
徐崇利 .
现代法学, 2012, 34 (01) :151-160
[8]   从“和平与发展”到“和谐发展”——国际法价值观的演进与中国立场调适 [J].
何志鹏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1, (04) :115-123+160
[9]   解决中日东海争端的司法路径探析 [J].
姚莹 .
当代法学, 2011, 25 (03) :24-35
[10]   多元视角的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以国际法为主线 [J].
胡加祥 .
交大法学, 2010, 1 (01) :222-243